果慶禹
摘要:初中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開始讓孩子感受學習壓力,同時初中給也是小學和高中的重要銜接,初中物理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的一個新科目,對于剛開始接觸的學生來說,需要適應新老師和新知識,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適應這個新的環境,在讓學生及時掌握每節課的知識點的同時培養學生在物理實驗的綜合能力,形成知識體系是所有物理老師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素質化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已經是大趨勢了,老師應該順勢而為,把物理實驗的影響發揮到最大。所以本文就對初中物理實驗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意義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綜合能力;積極影響
初中作為物理學習的啟蒙階段,并不會考察很多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基礎原理的學習1[1]。這些都是屬于基礎的知識點,物理既然作為理科,這些知識點肯定就不能提供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大多數老師都會采用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借助于物理實驗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實驗的科學性,掌握相關原理,學會靈活運用。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與學習方式,有效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能力,在實驗的同時也能掌握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這種方法形成的記憶會更加牢固。在素質化教學的今天,應對考試已經不是初中教育的全部,對于每一個學科都有了新的要求,所以老師要先于學生適應教育的改變,明確各項要求,積極改變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對于初中物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關的考察方向也開始向此傾斜,所以開展實驗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可以幫助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面對新的物理科目所有的學生又在一次站在同一個起點上,不管以前別的科目成績如何,都應該重新開始2[2]。對于學習一個新的科目,努力和興趣是缺一不可的,努力肯定是靠學生個人自身自覺,但興趣卻可以靠后天的培養。有的學生先天好動,有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但這些問題都可以依靠物理實驗改善,好動的學生可以在實驗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和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同學可以把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增加理解。兩者都可以依靠實驗從不同方面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能夠學懂并掌握學科知識,自然就會提高對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在物理實驗中能夠發現知識點漏洞,及時查漏補缺
傳統的物理實驗是由老師把物理裝置帶到教室進行教學,只有少數的學生可以在幫助老師做實驗的同時能夠接觸到實驗裝置,這對實驗教學是不夠的,就拿考試的實驗題來說,除了考察實驗現象和結論以外,還要考許多實驗注意事項,如果不進行實驗操作,僅僅靠理論教學是不夠的,理解記憶起來也很困難,因為沒有直觀的印象,考試便很難從圖片中找出問題所在。所以基于實驗教學模式,老師要通過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注重細節,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加強記憶。
三、能夠幫助理清相關實驗的思路,總結建立知識體系
我們平時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固定的思維模式,一般老師在一個類型的題目講解時會引導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經過反復的練習,建立起知識體系。當在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時,學生就可以根據固定思維快速反映,這樣的方式可以使解題思路清晰,不容易出錯。比如物理基礎電學中的串聯和并聯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一般會出現不同的接線方式,但原理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在平時實驗過程中進行總結,建立知識體系,搞清楚易錯點,在考試中看到電路圖,跟著電路走一遍,一般就能夠判斷相關問題。
四、對各項能力都有促進作用
在物理方面的綜合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知識的拓展能力3[3]。對動手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的促進作用當然就不用多說了,效果都表現在明面上。邏輯思維能力是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所以打好物理基礎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幫助學生把前期基礎知識打牢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實現了對知識的運用,建立知識體系,學生可以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下,運用邏輯思維簡答相關的題目,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思考解題的過程就是一種培養邏輯思維和運用能力的方法。
結語:
在現代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對初中物理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我們更要注重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就是一種立足于基礎教學上創新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做實驗讓學生先從視覺對物質原理和現象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實現各項綜合能力的提高,把每一個重難點從簡單到復雜進行分割,了解重難點之間的聯系,通過總結歸納出解題思路,建立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磊.初中物理實驗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意義[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7):144.
[2]李楹強.初中物理實驗探索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5):126.
[3]殷邦華.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實驗考試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作用[J].技術物理教學,2011,19(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