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倉平 賈花蘭
摘要:初中生核心道德素養教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質和關鍵綜合能力,它是學生適應社會終身職業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一種基本道德品質和關鍵綜合能力,對每一位學生的一生都具有重大、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課程;初中生;核心素養
前言
在注重價值引導的同時,淡化知識傳授,使教師有更大的空間來擴展和發揮新教材的活力。對于初中教師而言,應幫助學生獲得具有學科特色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
1、對學生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設置合理貼切的指導目標,增強初中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具體性與目的性
重新設定法制課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目標,首先必須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初中時期法制教育課程大綱,其中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以及各班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制定;其次,教師必須充分借助傳統教學理論智慧與多年教學實踐經驗,準確把握每一階段的法制課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充分利用傳統教學理論智慧與多年教學實踐經驗,準確把握學生核心知識素養。
2、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突出學生課堂的主體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學前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應引導全體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做到教師教與學,使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并做到教師教與學結合。教師首先應能夠深入地關注了解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的實際需要,鼓勵每個學生大膽發言,表達新的想法、觀點,對正確的教學言論行為給予充分肯定,使每個學生有極大的成就感,對偏頗或錯誤的教學觀點及時予以糾正,使學生真正能夠分辨是非黑白。
舉例來說,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的第四課 “情緒管理”一課中,老師通常會先給一名學生老師演示:今天,班主任接到通知,原本是規定星期三春季學生的趣味體育運動會因今天下雨而被迫取消。班上的同學們一片哀嚎,失望的小強氣得把自己的數學書包砸到了地上,學生活動用具和書丟的滿地都是。接著,讓幾位老師分組討論兩個主要問題:1、小強喜歡那種表達自己不滿情緒的方式對嗎2.你要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這種緊張?在激烈的討論之后,第一個問題處理的問題終于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學生終于明白了自己情緒不合理的發泄方式會嚴重地影響到別人;而第二個正確答案的處理——只是自己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經過熱烈的討論和兩位老師的共同歸納分析總結之后,也就可以順利地討論。不但要對數學教師進行多次講解,而且要掌握知識點的難點、重點在課堂上的互動、師生間互動的深入探究以及討論中的充分發揮學生的社會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知識的社會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3、創設趣味性課堂氣氛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老師應積極探索教材的呈現形式,幫助學生找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點,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享受學習。
舉例來說,每當談到”公平正義的價值”時,在初中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八十一頁的課時中,為了盡量避免對教育公平的概念照本宣科,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公平和公正的概念,并盡量避免讓學生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公平的糖,并向學生解釋如何分發棉花糖。同學們如果今天能夠在我的課堂上動手吃自己的糖,自然會為此而感到無比興奮,此時我的數學課堂的氣氛也隨之逐漸升溫。通過學校課堂教學,找出在校廣大初中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的基本知識興趣和重點難點,營造生動的在校自主學習活動氛圍,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極大地調動在校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本知識和主要難點,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地參與學習。
4、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種課堂教學活動情境,提升初中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性
在學生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本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參與者、引領者,要不斷做課堂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成長提供課堂生活教學素材,并努力創設與課堂教學活動相適應、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課堂教學環境。為使全體學生能夠在設計教學的情境中及時產生與教學情境設定相對應的體驗,學校教師在設計創設教學情境時應以結合學生日常工作經驗、生活中的實際體驗為設計基礎,在情境設置的傳播手段上,可以結合多媒體播放如視頻、音頻、或結合講故事、做互動游戲,又或者互相結合建設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場所,提高全體學生對于課堂的活動參與度。
舉例來說,在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講到”愛護身體”時,老師為他創設了小明一天的學習生活教學情景:他在上學時認真遵守學校交通規則,在返回學校操場上一節體育課時認真做好身體準備參加活動,與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影視明星某某因抑郁而跳樓自殺的真實事件。這些教學情境主要是關于學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聽到、看到、經歷的真實事件,教師只要稍微注意一點引導或分析,學生很快就能以極大的熱情全心投入到課堂學習新知中去,從而得出自救方式需要學生關注自己的個人身體狀況,并加以適當的引導或分析,學生很快就能熟練掌握自救新知中的正確答案。這種源于社會生活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情境容易被廣大初中生充分接受,觸動了廣大初中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初中生在特殊的學科教學實踐環境中參與科學思維與主體情感互動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履行健康熱愛生活、責任擔當等社會核心道德素養。
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通過設定合理貼切的課堂教學目標,增強學生課堂教學的整體目的性;通過突出全體學生對課堂的社會主體作用,初中生課堂教學的社會主體作用,初中生課堂教學的人際互動效果,加強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整體目的性和針對性;通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社會主體地位,加強學生課堂教學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整體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秦紅.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索[J].現代教學(思想理論教育),201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