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摘要:隨著時代的推進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從機械的教會學生學習知識,開始逐漸地向如何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而傾斜。尤其對于小學數學來講,學生能夠自主的、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會對他們的學習經歷產生正面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引言:
自主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繼而產生針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起來他們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三觀以及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都有積極影響。本篇文章,便針對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簡要闡述。
一、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高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11-12歲這個年齡階段,此前,學生在處于中低年級階段,主要是以教師教需要學習的知識、教學習知識的方法,相對較為被動地來進行學習。因為年紀尚幼,他們在主觀能動性方面相對而言較為欠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一定的主導地位。但是,當他們升入高年級之后,這個時候,他們的人格、學習習慣已經逐漸開始養成,也已經適應了校園的集體生活,結識了很多伙伴,難免會在注意力、自控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就需要教師刻意地培養起來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定自己的思索,而思索的過程刻意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將這種主動學習的模式養成一種習慣,會幫助他們更好地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從而學好數學。
二、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重視學生的學習優勢
隨著學習過程的推進,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逐漸養成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這個時候,他們各自身上存在的優勢也會逐漸凸顯出來。
例如,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中,需要學生學習《因數和倍數》。很多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漸展示出有的學生可能對數字比較敏感,他們在計算的時候十分的快;然后有的學生是對公式更為敏感,他們在計算方面不具備一定的優勢。本課內容存在許多需要記憶的部分,如大數若能被小數整除那么便是數的倍數等等。有些學生是不善于記憶這些東西的,但是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又會下意識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思維。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尊重不同學生身上所存在的數學優勢,不要以自己為出發點,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采取差異化教學,充分挖掘不同學生的學習優勢,從而助力學好數學。
(二)營造數學學習氛圍
教學氛圍,一直都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話題。因為教師會將自己的教育著重點,放在對課本知識的研究上面,如何以最大限度地通俗易懂,讓學生學懂晦澀的數學知識,成為了他們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其實,教學并不僅僅是這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這里的氛圍,不僅僅包括對一個班級教室的布置,整潔、簡單、干凈、明亮的教室,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還包括一個班級體內的班風班級,一個班的“精、氣、神”。
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培養一個班的“精、氣、神”,如果一個班里,有很多人都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其他的學生也會模仿,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過程中,由于這是學生初涉空間立體圖形,而很多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空間思維,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難度。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主動預習,其次,要引導他們學會聯系生活實際,看看哪些屬于長方體,哪些屬于正方體,這樣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學習借助身邊的工具,通過觀察身邊的那些長方體和正方體,從而自主進行學習。同時,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許多問題,這個時候,通過合作的方式,互相把自己的問題拋出來,然后根據彼此的問題進行解答,同齡人之間的互相討論,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針對學習方法進行疏導
學生在小學階段,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容易繞彎路。這樣就會造成學習效率低。所以,教師引導學生,為自己的每一個學習階段制定目標,在實現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的時候,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都要進行思考。
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有一個策略。比如,首先,要把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學好,在學習數學公式的時候不要死記硬背,試著去理解它們的推導過程,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練習。在做題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己對一些公式的記憶,通過明確目標,再加上不斷地練習,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并且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思維的抽象性。在學習空間幾何圖形的時候,也要建立起自己的想象力;在學習到涉及到推倒的問題中時,需要學生要完善其知識體系,然后進行學習。并且在不斷的練習中,總結經驗、總結錯題,通過不斷地訓練自己,不斷地勤于動腦,動手,動口,在不斷的練習中磨礪自己,只有經過不斷地強化,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形成自主學習的行動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需要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積的計算。在給出公式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推導公式,讓學生理解公式是怎么來的。如果一味地死記硬背,很有可能造成他們對公式沒有吃透,當學習方法出了問題,自主學習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把握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只有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優點,然后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知識的傳授、經驗的傳授和方法的指引,從而助力主動的、自主的進行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顧靜嫻.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源泉[J]. 華人時刊·校長版, 2015(11):51-51.
[2]周健.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8):2.
[3]王紅. 淺析在如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 000(045):192.
[4]薛晶.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 青春歲月:學術版, 2014, 000(003):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