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昌
【摘要】目的:探討對踝關節骨折患者予以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對其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納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抽簽法,并依據單雙數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n=47)與觀察組(n=47),對照組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觀察組基于對照組治療方式聯合中醫正骨治療,應用AOFAS 踝-后足評分量表(AOFAS)、踝關節評分(Kofoed)量表分別評估兩組治療前、后踝關節功能狀況,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腫瘤細胞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觀察并統計兩組踝關節骨折愈合時間及延遲愈合病例數。結果:①治療前,兩組AOFAS、Kofoe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OFAS、Kofoed評分評分均有明顯提升,組間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②治療前,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相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均有所降低,組間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③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相較對照組明顯更短,且延遲愈合發生率相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結論:對踝關節骨折患者予以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效果明顯,不僅可將機體內炎性反應遞質進一步清除,還能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對提升治療成效及改善預后均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踝關節骨折;中醫正骨;切開復位內固定;骨折愈合;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3-0074-03
人體解剖學結構中足踝是機體足部和腿部相連接的部位,又稱為踝關節。足踝是機體組織結構中較為脆弱的部位之一[1]。生活中踝關節在外力作用下或者運動時關節因用力不當,發生超出關節承受能力范圍內的活動,就易導致踝關節骨折。臨床癥狀多表現踝部皮下瘀斑、腫脹、疼痛、關節活動會受限等,同時可伴有周邊軟組織扭傷及明顯骨擦音[2]。通常來說,一旦發生骨折就需要實施急性骨折護理,如若癥狀較為嚴重則應立即就醫治療,避免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導致踝關節功能受到影響,并加大后遺癥風險。現目前,臨產上針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多以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主,雖能控制病情進展,但綜合成效不佳。隨著我國傳統醫學的發展,中醫不斷深入針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較佳的成效[3]。本次將納入94例踝關節骨折患者,旨在探討對踝關節骨折患者予以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對其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抽簽法,并依據單雙數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n=47)與觀察組(n=47)。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47.67±5.32)歲。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29~72歲,平均年齡(47.32±5.2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中踝關節骨折相關診斷標準;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及中醫正骨治療;無精神相關疾病、認知正常,能夠配合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及中醫正骨介入治療禁忌癥;開放性骨折及關節炎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癥。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患者應取手術所需體位,實施硬膜外麻醉后,予以骨折處局部碘伏常規消毒處理,患肢外旋,并將骨折部位進一步固定。手術切口選擇患側足背外約5.0 cm,將皮膚組組逐層切開,分離組織后充分暴露骨折處,并取出嵌入關節腔內的軟組織,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損傷患側周圍組織神經、血管,而后將復位骨折塊,復位完成后應用克氏針將小骨折塊固定,并用鋼板將大骨折塊固定,縫合切口,應用石膏實施外固定。觀察組基于對照組治療方式聯合中醫正骨治療,入院后首先對患者骨折部位實施中醫正骨復位,對骨折部位實施局部牽引,并用拇指由骨折線分別向上、向下對內外踝緩慢推擠,另外四指在踝關節內側將脛骨下段加以固定,同時向外推擠,促使兩個相反方向的力量擠壓患處。對骨折部位實施相應的矯正措施后,將雙手位置調整,后退內踝,促使骨折部位復位成功,而后應用支具對骨折部位實施臨床外固定,待皮膚軟組織恢復后,再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需臥床休息,并予以抗生素全身藥物治療。
1.3觀察指標 應用AOFAS 踝-后足評分量表(AOFAS)評估兩組治療前、后踝功能、疼痛、腫脹、X線指標等方面狀況,總分值為120分,分值越高提示踝關節功能越佳,同時應用踝關節評分(Kofoed)量表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功能、活動度踝關節功能等方面狀況,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踝關節功能越佳。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腫瘤細胞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觀察并統計兩組踝關節骨折愈合時間及延遲愈合病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2.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采用c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比較,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比較,并以x±s表示,若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有非常顯著性的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踝關節功能AOFAS、Kofoed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AOFAS、Kofoe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OFAS、Kofoed評分評分均有明顯提升,組間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詳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相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均有所降低,組間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詳見表2。
2.3兩組骨折愈合時間、延遲愈合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相較對照組明顯更短,且延遲愈合發生率相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踝關節屬于人體解剖學結構中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相關實驗證明,人處于站立狀態時,踝關節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處于行走狀態時,踝關節的負重約為體質量的5倍左右,可想而知踝關節在人體組織結構中具有中關重要的作用,踝關節骨折勢必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而如若骨折后經治療造成預后不良,甚至會對終身造成不可逆的影響[4]。鑒于此,選擇科學、合理的踝關節骨折治療方式對患者病情康復及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積極意義。現目前,臨床上針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為主,經手術治療后可對踝關節解剖學結構實施重建,促使踝關節功能逐步恢復正常狀態。但相關研究表明,單一手術治療雖然能使基本解剖學結構恢復正常,緩解臨床癥狀,但由于手術治療具有較大的創傷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延緩骨折愈合,并加大并發癥發生的風險[5]。
中醫認為,一旦發生骨折會對機體筋脈骨節造成損傷,從而導致局部氣血受阻,由于機體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骨折愈合,鑒于此應首先實施復位筋骨治療,以此來對骨折部位局部氣血循環加以調節,促進骨折愈合、病情康復。中醫正骨治療具有悠久的歷史,通過對歷代中醫學家治療經驗進行總結,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中醫學特色治療方式及體系。本次研究首先對觀察組實施中醫正骨治療骨骼及軟組織損傷,為促進踝關節恢復到正常解剖學結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6]。
骨折愈合是一個復雜且連續性較強的過程,臨床學者認為骨折愈合可分為三個使其,分別為血腫、炎性反應器以及軟骨形成期,在炎性反應期階段由于骨折損傷和治療創傷性緣故使得機體炎性反應遞質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炎性反應遞質參與調解炎性反應,對患者而言其生物活性較為廣泛,IL-6屬于單鏈糖蛋白炎性反應遞質之一,該因子水平可使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進而促使炎性反應快速進展;TNF-α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該炎性因子可引起多種機體炎性反應發生,與IL-6能起到協同作用[7]。本次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相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均有所降低,組間對比觀察組更低(P<0.05),提示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可降低機體炎性反應,進而促進血凝塊清除,加快病情恢復。而治療前,兩組AOFAS、Kofoe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OFAS、Kofoed評分評分均有明顯提升,組間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則證明聯合治療可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避免后遺癥發生。另外,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相較對照組明顯更短,且延遲愈合發生率相較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則證實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促進患者骨折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8]。
綜上所述,對踝關節骨折患者予以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效果明顯,不僅可將機體內炎性反應遞質進一步清除,還能加快骨折愈合,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對提升治療成效及改善預后均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吳健波, 朱敏華, 余小冬. 切開復位內固定聯合韌帶修復術治療踝關節骨折合并三角韌帶損傷的療效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 創傷外科雜志, 2020, 22(6): 465-469.
[2] 董子升, 嚴雪港, 姜躍國, 等.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療效分析[J]. 浙江創傷外科, 2019, 24(6): 1159-1161.
[3] 張浩, 劉偉明, 丘元強, 等. 中醫正骨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踝關節骨折脫位臨床觀察[J]. 光明中醫, 2019, 34(21): 3265-3267.
[4] 董磊, 姜宏. 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Logsplitter損傷[J]. 中醫正骨, 2018, 30(11): 77-79.
[5] 馬高峰. 帶線錨釘聯合切開復位內固定對踝關節骨折患者踝關節功能及結構的影響[J]. 臨床醫學, 2018, 38(10): 84-85.
[6] 李春陽, 趙洪濤. 腓骨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J]. 中醫正骨, 2019, 31(5): 59-61.
[7] 姚勇, 鄒季, 胡慶奎. 前外側聯合內后側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C3型Pilon骨折[J]. 中醫正骨, 2020, 32(4): 69-73.
[8] 陸錫平, 王科, 閆文千. 高壓氧聯合旋刀片式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 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的影響[J].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2021, 28(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