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要:近年來,部分教育研究者提出,教師要積極推動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保證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運行。本文將首先淺析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現狀,再從北師大版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材和相關教學案例出發,就如何推動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自主學習;中高年級;小學數學;培養策略
一、當前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狀況
(一)中高年級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度不高
對于大部分中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因強調邏輯性和理論性而顯得索然無味,并且難度比其他的學科要更大一些。在此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和積極性。這些問題都為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了極大阻礙,同時也不利于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中高年級小學生尚未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正確方法
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尚未完全形成。這一階段的小學生雖然能聽從教師的要求完成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但是在完成作業或是教師沒有安排學習任務的時候,其通常不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更不會主動設置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另外,由于部分學生尚未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沒有培養起課后自主評價、自我反思和總結的習慣,因此其數學自主學習能力也難以提升。
二、推動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強化的可行路徑
(一)構建生活化問題情境,在趣味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通過分析北師大版小學中高年級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的設置明顯強調數學知識的生活性與情境性,其中所選取的素材都緊密地圍繞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基于對教材的解讀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比如,教師在《圓柱與圓錐》的導入階段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從生活中的圓柱與圓錐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室內找一找身邊的圓柱形或圓錐形的物體,并帶領學生用廢棄的紙張自主制作圓柱與圓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圓柱與圓錐形成了初步的認知。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如“你認為圓柱與圓錐這一節課主要學習什么內容?”根據以往學習其他圖形的經驗,中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會很快意識到這節課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從而主動地形成學習目標,對于有疑問的知識點,他們也會自主探究學習或者向老師大膽提問。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工作便得以有效推進。
(二)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開展小組探究活動,是貫徹落實學生主體觀這一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在個人學習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基于此,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應當積極開展小組探究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授相遇問題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各個小組圍繞課本的例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個人學習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自主探索解題的方法。在結束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上臺匯報情況,向其他小組介紹解題的思路和所運用的方法。在這次小組探究活動中可以看見,有的學生通過畫圖理清思路,有的學生通過模擬場景解決問題,總而言之,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嘗試主動思考與探索,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
(三)組織趣味性操作活動,在游戲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培養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比如,在《圖形的運動》一節中,教師可以設置七巧板拼組小游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自由地創作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事物。在學生的自主拼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創意性拼法,講述自己使用了什么圖形,在拼組的過程中是否有應用到圖形變換等知識點。這個趣味性的操作活動完全是以小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權為落腳點的,因此凸顯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有助于在游戲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如何有效培養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基于此,教師需要首先明確當前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情況,再通過構建生活化問題情境、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以及組織趣味性操作活動等多元化途徑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昂香.三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求知導刊,2020(33):63-64.
[2]劉杰.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以小學高年級為例[J].華夏教師,2020(17):13-14.
[3]吳曉潔.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做主——論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06):90-91.
[4]范才盛.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小學四年級數學為例[J].知識文庫,2019(20):91.
[5]吳益群.淺談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11):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