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靖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的構建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技術手段,既要通過合理目標的創設,來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能力,也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融入恰當的學習氛圍,轉變學習方法,進而在復雜多樣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高效掌握知識,拓展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也要認真研究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在積極心理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能夠更高效率地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的研究,促進學生在知識獲取的基礎上能夠不斷養成積極健康的品格,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生態課堂;教學活動;以人為本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基礎性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綜合能力提高等多方面的問題,努力通過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引導學生在自由、和諧、民主的學習生態環境中不斷實現自我的有效創造,從而取得學習效益和教學效益的有效提升。
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開展生態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的視閾下,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需要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來促進教學活動有針對性、高效率地開展。與此同時,合理教學目標的設置也能夠更清晰、直觀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使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或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習方式的生態化,為進一步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我能行”這節課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踐行生態教學的理念,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教學課堂,教師需要在備課環節認真研究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問題。為了更好地堅持積極心理學生態課堂構建的具體要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需求問題,既要面對全班學生設置直觀、清晰、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引導他們在樹立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基礎上感受到“我能行”,培養自我堅定的信念,也要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學生進行心理狀況的調整,促進他們更新自我認知,揚長避短,促進自我做得更好。
二、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重視生態課堂活動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的構建,離不開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融入一定的興趣,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以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等多方面來說,更是如此。在發展生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教學氛圍的營造問題,通過積極開展貼近生活實際的活動來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進而在不斷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學習“挑戰第一次”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來帶領學生認識社會生活中的成功與喜悅,并通過一些身邊的案例帶領學生了解經歷失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告訴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或者挑戰新鮮事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勇氣和智慧,有信心、有恒心、敢于挑戰、樂于挑戰,這樣在不斷嘗試挑戰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新的體會,取得新的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生態課堂的構建問題,通過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或者積極向上的音樂來營造富有挑戰、激發興趣的氛圍,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勇于嘗試。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溝通生態化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道德與法治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態教學在研究和發展的過程中,尤其要關注良好融洽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能夠直接影響師生之間雙邊教學學習活動的開展,對于生態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以及生態課堂的構建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在學習“我的環保好搭檔”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了解身邊的環境問題有哪些,引導他們增強認知,體會保護環境的意義,通過生活化的活動進一步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雙方相互促進的過程中,落實環境保護公益事業,進而啟發學生對于美好家園的期待和向往,使學生在今后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伸出雙手貢獻力量,為美好家園建設貢獻力量。
四、落實教學活動檢測,實現教學結果生態化
生態化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現代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在實施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要想進一步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進一步落實三維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獲得,教師就要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通過目標的設定以及任務的落實來進一步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引導學生在實現一個又一個任務突破的基礎上增強學習興趣,從而更積極主動地思考教學內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落實生態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堅持才會有收獲”這節課時,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引導他們認識到在學習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只有不拋棄,不放棄,不斷堅持下來,尋找恰當的解決辦法,才能夠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為了進一步落實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環節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學生學習內容檢測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通過堅強意志的樹立,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不畏懼,堅持通過多元化的途徑來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來進一步檢測他們是否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通過學習過程中的檢測和學習活動之后的檢測,更好地落實學習目標,促進學生高效掌握知識,達到生態圈學的目的。
結語
總的來說,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順應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堅持以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教學和學生,落實新型教育理念,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在相互認同、平等互動、積極樂觀的基礎上,努力構建生態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金敏怡.聚焦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新生態[J].祖國,2018(15).
[2]孫亞琴,孫愛青.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態課堂教學初探[J].教書育人,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