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東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作為為數不多培養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教學科目,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時刻。而小學生正處于獲取知識的起步階段,在該階段內,學生對于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學習效率較高。因此如何在該教學時間段內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就成為了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展開探討,結合小學音樂教學內容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希望可有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綜合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音樂課程作為小學生接觸藝術培養藝術情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未來的審美發展以及情感表達將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但目前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學生思想情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符合小學音樂教學的小學高中。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通過音樂感染學生身心,為學生打造更加高質量的小學音樂教學。
一、音樂核心素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在小學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根據音樂課文中的書面知識來展開教學,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被局限于課本質量,無法滿足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就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來說教師缺乏教學創新,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夠到位。我們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快速發展時期,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對于新鮮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在該教學階段無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將會導致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對音樂學習缺乏積極性,這是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個人獨特的音樂思維發展將會受到限制[1]。在當前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音樂教學更加關注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將藝術與個人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自我學習能力。這樣音樂教學就成為了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具體表現,而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需要學習的科目,提高了學生對于藝術的自我認識。并且在當前社會中,綜合性人才才是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從學生全面發展來看教師也應當更加關注音樂教學,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小學生特點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學習能力還不足,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也不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偏向于直觀具體的學習內容。所以學習氛圍就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影響因素,教師要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則需要首先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能夠在氛圍的主導下課堂,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感。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游戲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和人人參與的性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于每一名學生都需要參與游戲,所以學生的注意力將會時刻跟隨教師,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局面。如在《小酒窩》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歌詞作為教學難點,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節奏說”這樣的課堂游戲,讓學生不再演唱歌詞,而是根據節奏來說歌詞,并且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的小組內部為他人展示如何有節奏地說歌詞[2]。這樣的教學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效解決了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二)注重教學實踐活動的創設
在以往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學習地位,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學生只能夠獲得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音樂相對于其他教學科目來說,有著巨大的差異,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更加需要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獨特思想情感。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音樂作品的核心內涵則讓學生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是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教學實踐活動的創設,讓學生除了演唱歌曲以外,更加能夠通過教學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身心,感知更為深入的藝術情感[3]。
例如在《劃龍舟》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提出生活化問題:“同學們在端午節的時候會做哪些事,同學們是否喜歡過端午節?”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讓學生腦海可以回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隨后再將學生心中喜慶的情感與曲中的歡快節奏相融合,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凸顯對音樂作品的個性化理解,讓樂曲成為學生情感表達的一部分,營造強烈歡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培養學生音樂自主學習能力
音樂不僅僅是學生在小學教學中的一門教學科目,更加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娛樂消遣手段,也是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是調節個人內心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每一名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都有所不同,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音樂作品,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開發出屬于自己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學習目標。這就需要學生對音樂知識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型音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表達相互碰撞,除了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和活躍度,還能夠尊重學生的個人觀點,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組織“我最喜歡的歌曲”分享活動,分享內容不僅限于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是流行歌曲或者影視作品歌曲。學生在分享過程中必須要說出自己的喜好原因以及推薦目的,這樣學生就能夠將個人的獨特審美表達出來,學生的音樂審美思維相互碰撞相互影響,從而達到提高學術音樂自主學習能力和音樂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中,音樂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教學中構建不同的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這個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展開高質量的音樂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潘一菱.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21(19):16.
[2]張瓅月.中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分析[J].學周刊,2021(04):15-16.
[3]尹文英.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黃河之聲,2020(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