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杏芬
摘要:在幼兒的綜合發展中,體育運動是其發展的主要途徑,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心智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處于大班的幼兒即將步入新的成長階段,需要具備一定的適應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基于此,教師則可將體育運動的教育效能充分發揮,借助多種方式全面展開對于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鍛煉,以推進幼兒的良好發展。本文主要討論了體育運動中對于大班幼兒人際交往能力鍛煉的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班幼兒;體育運動;人際交往能力
引言:
《綱要》中對于幼兒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教育要求,使其能夠在集體活動的參加與體驗中,感受生活的樂趣,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及他人,養成良好的交往態度,以具備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需加強對于體育運動中人際交往培養的探索,將體育運動的價值作用充分挖掘,通過科學的教育指導,以促使幼兒得以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實現人際交往的鍛煉與提高,將新時期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實。
1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
體育運動是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教育指標,在活動互動過程當中促進發展,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夠促使幼兒的交往范圍得以擴大,為幼兒的交際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作為教學組織和引導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的開展中,亦需要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為幼兒良好交際活動的實現創造可行性環境[1]。環境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的,對于感性思維發展的幼兒更具較強的影響力,在進行環境的構建中,則需為幼兒營造積極和諧、平和愉悅的活動氛圍,使其能夠在充足的快樂感、安全感及信任感下,樂于參與至體育運動活動當中,從而更加愿意與人交流,表達自我。比如,在熱身活動環節,教師則可組織學生在音樂背景下展開“做操”活動,這樣,在愉悅歡快的音樂及活動氛圍下,課堂氣氛則逐漸增強活力,有效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從而促使交往更為自然、順利。除此之外,在環境的營造上,亦需要注重物質環境的良好創建,確保材料、場地、活動時間等的充足性,以提高幼兒運動的積極性,從而為其交往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2組織開展多種運動形式,增強人際交往頻度
體育運動的形式具有多樣性與集體性特征,教師則可為幼兒構建多種不同形式的運動課堂,為幼兒的交往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其能夠在高頻的交往中得以不斷地發展鍛煉,從而達到能力提升的教育效果[2]。比如,幼兒的成長活動主要依附于游戲活動,進行自我的學習發展。教師則可在體育運動的教學開展中,創設游戲活動的形式,增強幼兒運動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游戲中更為主動、自然地進行交際交往。例如,可開展“兩人三足”的游戲活動,將幼兒分為兩支隊伍,并以兩人一組進行接力競走活動。在這一游戲活動中,需要幼兒相互間協作共同完成游戲任務,這就為幼兒的交際提供了良好的交際條件。除游戲活動的創設之外,教師還可組織合作學習的方式,以促進幼兒在交流探討中,鍛煉其交際能力。比如,在短跑訓練中,為增添短跑運動的趣味性以及游戲性,教師則可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各抒己見,合作探索更具新意的運動形式。這樣,幼兒既能夠在合作中實現人際交往的提升,亦能夠發揮其思維潛能,培養其創新創造能力,使得幼兒的發展更為全面。此外,教師還可組織集體形式下的比賽類活動,讓幼兒在勝利的驅動下,通過有效交往,在共同努力下贏得勝利。總之,體育運動教學的落實形式能夠為幼兒的人際交往提供良好的鍛煉條件,通過交往頻度的不斷增強,使得幼兒的交往能力得以更好地鍛煉,從而實現交往能力的有效提升[3]。
3轉變教師角色,提供交往支持
現代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主體而展開的教育教學,因而在幼兒的能力培養中,教師亦是以引導的身份而進行引導教育,為幼兒的學習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讓幼兒更好地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在幼兒體育運動實施過程當中,教師則需加強對于幼兒活動過程的關注,針對于幼兒的優點進行捕捉并表揚,以激勵其更好的發展。比如,幼兒表達的流暢性、完整性、邏輯性等都可作為教師鼓勵的元素,使其在人際交往鍛煉中能夠了解哪些言語行為更為恰當,而哪些不應該做,或不應當說等等,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提升其交往能力。在此過程當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善于捕捉幼兒的優點,并及時給予回應,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情緒,使其能夠逐漸增強其信心,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除此之外,在幼兒的運動過程當中,教師亦需要關注于每位幼兒,尤其不善表達、性格內向的幼兒,教師可尋找適當的機遇,引導并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其能夠融入集體氛圍,以幫助其能夠有效發展其人際交往能力[4]。同時,教師亦可針對于人際交往中的語言運用、禮貌禮節等滲透至體育運動中,為幼兒的良好交往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其能夠掌握并具備基本的、正確的交往方法,從根本上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
結束語
在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鍛煉中,體育運動的科學組織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使其在各種環境情境下,實現與他人的相互交流,在溝通、協作與配合中,不斷的發展和提升其交際能力。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從基礎環境的營造、運動模式的多元設計以及教育支持等多個方面,全方位促進幼兒人際交往的鍛煉成效,以促使其能夠更好地提升其人際交往能力,實現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忱. 靈動幼兒體育游戲促生社交行為養成--以體育游戲為載體的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研究[J]. 2015年浙江省幼兒體育與健康發展論壇, 2015.
[2] 金怡. 大班幼兒社會人際交往的現狀及研究——以某幼兒園大班為例[J]. 知音勵志, 2017(5).
[3] 趙茜. 幼兒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開發與實施對幼兒智能,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的實驗研究[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20.
[4] 孔艷贇, 王英春, 后玉良. 流動兒童人際交往能力、體育鍛煉對城市適應的影響:學校歸屬感的中介作用[J]. 中國特殊教育, 2015, 000(003):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