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霞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已成為教學重點。學習數學,需要學生具備縝密邏輯思維和極強的推理能力,但高年級小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學生自主性、系統性訓練這三個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培養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合情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
在學習數學時,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善于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厘清自己的思路,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且能夠準確清晰的表達。合情推理能力,即基于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的數學知識,加上自身的生活經驗,通過不完全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結合數學問題猜想出相關數學結論的一種心理特征。合情推理能力由數學觀察能力、歸納類比能力、數學猜想能力等重要能力合成,而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創造性和認知風格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筆者圍繞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合情推理能力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期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深化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一、立足《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深度解析合情推理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要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此階段的培養目標較為具體,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歸納類比能力和數學猜想能力。與此同時,數學形式多樣,能豐富學生合情推理過程的體驗,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下一學段合情推理能力的深化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教師要脫離教材的局限性,從更廣闊的視角解讀教材。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據此推理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多邊形的面積等其他知識點,考量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與學習策略,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處,還能讓學生了解用什么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習。這樣便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數學合情推理能力。
二、重視自主性,鼓勵猜想多樣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要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并善于運用課堂提示語,使得課堂氛圍融洽。小學生正處于探究世界、認識世界的初步階段,心中有許多疑問,他們大多敢想、敢問,這有利于合情推理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理性地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深度體驗合情推理得出多樣化結論的過程。
如在教學“三角形各邊的關系”時,在初步探究階段,教師不用急于通過演示使學生獲得直觀感受,而是組織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提出多樣化的猜想,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從而展現出對合情推理的信心。同時,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提示語,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合情推理的過程,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三、緊扣系統化,展開合情推理訓練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知識遷移能力和個體認知風格都有一定的發展,對合情推理能力的接受度更高,所以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增加合情推理能力的專項訓練勢在必行。要想系統化地對學生進行培訓,首先,教師要提供豐富的合情推理素材,且素材之間要相互關聯;其次,教師要開展具有系統性的系列化數學研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合情推理的完整過程。針對合情推理的專項訓練,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其應用的廣泛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應該貫穿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情推理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受到重視,筆者基于深入研究和自身教學經驗提出相關策略,以期能夠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效率,為小學高年級學生下一階段更加深入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沁.試論小學生數學合情推理能力的培育[J].新課程研究,2018(18).
[2]閆龍敏.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合情推理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黃敏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推理能力培養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5).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尚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