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資源已成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醫基礎理論病因”教學為例,基于云班課教學平臺,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與專業內容有機融合,從而實現“三全育人”的教學改革要求。如何實施“傳幫帶”、教學團隊的分工協作、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化、信息化教學手段選擇等是今后教學需要繼續改進的地方,切實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使課程思政改革真正落地開花。
[關鍵詞] 云班課;課程思政;中醫基礎理論
[基金項目] 2019年度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三全育人的衛生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GA2019001);2019年度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實踐中的探索”(2019-2-13)
[作者簡介] 王玉英(1989—),女,福建龍巖人,醫學碩士,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助教,主要從事中醫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4-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6-07
“藍墨云班課”是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網絡教學平臺,簡稱“云班課”。該平臺具有界面簡潔、免費開放、操作簡便、內容豐富等特點。教師通過課前發布資源、布置預習任務,課中針對重難點講授,課后布置復習內容,完成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內容。學生依托云班課平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在線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打破時間空間限制[1]。中醫基礎理論作為中醫學專業的入門課和主干課程,具有知識點瑣碎、內容抽象深奧、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等特點[2],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能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中醫學專業的認同度,增強中醫藥的文化自信,真正實現知識傳授與立德樹人相統一的育人目標[3]。
一、云班課植入“病因”教學
(一)課前準備
1.課程介紹。“中醫基礎理論”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理論課程,內容編排合理有序。緒論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的發生發展及現階段的情況,為后續學習起著鋪墊作用;第一章哲學基礎,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形成的文化背景,包含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三種學說;第二章藏象,為人體的結構基礎(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相當于西醫的解剖學;第三章精氣血津液,為人體的物質基礎,類似于西醫的組胚、生化等相關內容;第四章經絡學說,臟腑和精氣血津液通過經絡網狀結構聯絡起來,是聯絡系統;第五章體質,因人體不同的結構物質基礎形成九大體質;第六章病因,機體發生疾病在于感受了各種病因;第七章病機,不同病因作用于人體形成不同的病機,產生相應證候;第八章養生防治及康復原則,基于生理病理的知識產生的針對性的指導作用(包括養生、預防、治療及康復)。通過對該課程的梳理,可見課程內容邏輯性強,理論條理化。本文選取第六章病因為教學示范,引領課程思政教學。病因章節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共四大模塊。
2.云班課資料發布。課前上傳教學課件,使學生對下次課的內容清晰可視化。上傳新冠肺炎典型病例、登革熱及破傷風病例(隱藏病因)三個教學案例;發布課前作業和測試,助教監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課前及時查閱信息,根據反饋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設計思想政治映射點[ 4 ]。中醫基礎理論充分利用云班課網絡課程,深挖專業的思想政治元素,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學習局面。
(二)課堂實施
1.病因導入。病因大綱精簡,包含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共四節內容。以上述三個案例為切入點,結合云班課的小組討論區情況,提問學生三個案例的疾病名稱,以及分別是由什么原因導致的。辨識病因對疾病診療是否重要等系列問題,從而導入病因知識,講授明確病因的重要性,并提出中醫科學辨證思維的必要性。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漏診、誤診可造成疾病流行;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破傷風是由侵入傷口的破傷風梭菌導致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疾病,出現臨床癥狀均要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或疾病傳播。醫學需要認真研讀,扎實理論指導臨床,強調病因確定對疾病診療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
2.外感病因。外感病因是相對內傷病因而言的。外感,即為由外而入,主要通過肌膚皮毛、口鼻等由外侵犯人體的一種病因。講授方法為圖片法和案例法。課前云班課發布蕁麻疹、風疹、牛皮癬等圖片材料,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探討蕁麻疹的發病特點,由學生在課前任務中進行歸納總結,課中討論分析,并采用取向比類法引導學生認知外感病因的致病特性,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觀看云班課資源庫的熱射病鏈接,講解暑邪致病特征,指出若不知暑邪特性,不知環境濕熱,不懂自身素質,不科學規范鍛煉就極易發生熱射病威脅生命,培養學生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理念,教導學生用理論正確指導日常養生保健,明確整體觀念的實際概念,用整體觀念為人做事,懷有“祖國昌盛,人民安康”的大局意識,了解中醫學知識的博大精深,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
3.內傷病因。內傷病因體現的是自身化,是由自身產生的、可避免的,也可直接導致臟腑損傷的一種致病因素,包括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所傷三類。講授方法為舉例法和講解法。云班課查看課前學生對內傷病因的舉例說明,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講解內傷病因的重難點,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列舉有關學生心理的案例,讓學生深刻體會心理問題對行為發生的影響,引導學生重視心理健康,拒當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的讀書人。七情是中醫學里的心理學,適時適度地疏泄情緒,保持健康心理,做健康幸福的中醫人。受“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影響,舉例說明因節食而骨瘦如柴,或不節飲食,暴飲暴食而過度肥胖,最后因生理功能紊亂而致病的案例,從而講解飲食失宜,太過和不及的危害,培養學生中醫學“以平為期”的理念,“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繼而引出遵循生命規律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按行為規范處事,不可逾越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