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翔 邵妍麗 盧磊


【摘要】? ? 通過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信息化手段對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解決考核內容單一性的問題,全面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改變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進一步促進任課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 信息化手段? ? ?學習積極性? ? 教學模式? ? 教學水平
引言:
從2013年開始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陸續參加全國信息化大賽(目前更名為執教能力大賽),先后獲得過一、二、三名的好成績。自2014年開始對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并舉行信息化執教能力測評,先后一大批教師通過了該測。2019年開始在超星泛雅平臺開展信息化教學。目前該平臺已經運行近3年,針對信息化教學手段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情況的影響,本研究利用園藝生產技術專業目前開設的《植物組織培養》為研究點,對比傳統教學手段,試分析信息化教學對該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影響。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是目前是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科學技術學院植物生產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專業整體課程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從事相關職業崗位群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植物生產類各專業根據其專業特點開設的植物組織培養課程雖有所不同,但其都是圍繞植物快速繁育等技術流程所展開。目前,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知識更新速度的提高,學生生源和特點的多元化,如何適應新時期學生特點,加強授課效果是目前教學過程中的焦點問題。本研究通過對學習通泛雅平臺的利用,對教學效果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進一步促進本學院專業課程的建設,為其他相關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提供提供心得思路,進而促進本專業的發展。
一、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基礎知識掌握差
在民族地區,漢語非母語的情況下,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特別是對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中有一些專業名詞,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對后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明顯。
1.2技能掌握不牢固
由于目前的教學模式,還是重理論輕技能,未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技能掌握上也大打折扣。不能很好的凸顯職業院校的特色,制約了學生的發展。雖然針對組培課程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訓,但這些實訓在設計上是孤立開來的,學生不能很好的系統掌握該技能。
1.3對學生創業引導不夠
對于我校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由以前的公招漸漸轉變為接受進入企業,但專業對口率很低,不少學生不愿意從事本專業,或在本專業干上一段時間由于沒有一個較好的職業前景,紛紛進行了轉行。使得出現了本專業雖然培養了學生,但企業留不住,用不了的尷尬局面。而組培課程其實是學生創業的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在前幾年也有學生嘗試著利用組培技術進行種苗的繁育,由于對市場把握不準,后期缺乏技術的支持等原因,未能完成創業。但也可以看出來,該專業還是有非常好的創業前景的。
二、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本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2.1解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主觀能動性的問題
通過信息化手段的利用,比如:學習任務的發布、作業的推送、在線考試的應用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極大的提高。
通過平臺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學習的學習情況。
2.2客觀、全面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效果
通過課程設置,比如課堂搶答、討論、隨堂練習的布置。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擺脫了傳統課程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情況。
2.3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改變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教師在改變單調的教學模式的同時,通過任務點的發布,學生了解到課程掌握內容,在完成完成任務點、作業的同時,也及時反饋了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模式。
三、結束語
通過信息手段的應用,使得《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課程在教學手段上更加多元化,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學效果上更加直觀化,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直接在客戶端進行統計,教師能夠直觀的看到學生的成績,針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進一步改進授課模式。
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主觀能動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解決考核內容單一性的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更加客觀、全面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改變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進一步促進任課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水平的提升。
同樣在該門課程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們注意,比如,如何進一步管控好學生在課堂上對手機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手機進行參與學習,正確的引導學生對手機的合理使用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規范化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對手機的使用,是目前信息化手段教學中的難點。這也是在信息化手段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共同參與、解決的突出難題。雖然信息化手段比傳統手段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但離真正融入課堂教學還是有一點的距離,這一點,作為教師不應該忽視。
參? 考? ?文? 獻
[1] 劉影,呂永康.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研究———以“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9,(14) : 64-65.
[2]王波,趙利民,張崎靜,馮辰.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實踐研究———以“Solid Works 三維建模設計”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2020,(4) : 50-55.
[3]史國慶.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課堂構建———以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4) : 55- 58.
[4] 張琳.“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 : 37-40.
[5]劉艷艷,李彥美. 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路徑[J]. 教學研究,2018,(4) : 70-73.
[6] 葉廣仔,江務學,彭勇,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培養課程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9(9):16-20.
[7]李曉紅,楊賢均,王業社,等.園林植物保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280-282.
[8]劉麗云,朱涵珍.高職植物保護課程“五段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河南農業,2016,(1):23-25.
[9]王紅軍,催保偉.高職涉農專業植物保護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5):97-99.
[10]王曉娥,吳旭錦,魚彩彥.項目教學法在園林植物保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7):244-246.
[11]王勇,高艷清,韓立榮,等.虛擬仿真在“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20(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