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蘭
【摘要】對學生思維進行培養的最高境界便是教導學生,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則是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的結合,其中發散性思維對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有著主導性作用。發散性思維也可稱為求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的養成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拓展思路,從不同的途徑和不同的角度對已經獲取的信息進行綜合性分析,最終找到恰當的方法使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發散性思維
引言
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環節,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發散性思維還被稱為擴散性思維,其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努力尋找多種解決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如何培養還需要教師深入研究。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教育理念較為落后
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是教育理念較為落后,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觀念較為落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常常采用的是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在課堂上總是將整堂課的教學節奏變得非常快,內容也比較繁雜,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十分吃力,長期在這種快節奏的壓力之下,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厭倦感。同時,教師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也沒有注意到學生是否理解該知識點,就快速地進入了下一個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忽略了學生個人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在很多時候,語文教師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背誦古詩詞、文章以及好的句子,并且常常采用的是題海戰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也不夠積極主動,這樣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模式單一,不靈活
正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常常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照著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復述,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在面對課本上這些枯燥無味的文字時,注意力不能夠集中。并且小學生具有愛玩、活潑的天性,自制力本身就不強,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時很容易走神,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認真的聽著教師的講解,卻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二、小學語文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通過鼓勵求異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培養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求異思維能力,給予學生積極的啟發并對其加以引導,使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時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對培養小學階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將會非常有利,同時還可以充分激發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小學生在思考時突破常規,從多個角度和方向實現對問題的探討和解決。比如,在對《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大娘,停住你送別的腳步吧”這句話對學生進行鼓勵,使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領悟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可以以此為基礎來抒發自己不同的見解。部分學生回答道:“這是句話,充分反映了志愿軍戰士知道老媽媽患有腿疼疾病,不愿讓她送的路程過遠”;部分學生會認為文章中的這句話充分反映了老媽媽與志愿軍戰士親密無間的感情,所以在送別志愿軍戰士時會產生依依不舍的感情。以這樣的方式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求同存異,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顯著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在認知差異性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種突如其來的領悟和獨特的見解,小學階段學生的這種直覺性思維是培養其發散性思維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條件。比如在對《威尼斯的小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部分學生會向教師提問:“老師,威尼斯既然屬于一座水上城市,那么這些建筑是怎樣建設在水上的呢?”這一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本節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要求,但是教師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機會,以此問題作為發散性思維培養的出發點,為小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要求小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解答此問題。大部分學生通過查閱課外資料并對此問題展開討論,很容易便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加深了對威尼斯水上城市的印象和認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提問問題的因勢利導,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這樣既可以滿足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強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發散性思維。
(三)結合小學生特點,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發散性思維是指通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尋找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發散性思維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式,有助于新想法的產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學會舉一反三,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小學語文學科要實現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掌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枯燥沉悶的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設計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內容,改變簡單閱讀、背誦課文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組織學生對文章精彩部分進行角色扮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良好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需不受固有知識的束縛和教學模式的局限,允許小學階段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標新立異的想法。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結合小學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方法的運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發散性思維,為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J].成功(中下),2018(03).
[2]王海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探討[J].求知導刊,2018(11).
[3]劉留.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