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鈺

摘 要:高職院校圍繞我國“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構建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不斷提升留學生教育質量。結合教學實踐,對以項目總承包(EPC)推動中國水電技術轉讓校企合作、創建大禹學院培養本土化技術人才、組織留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等案例進行分析,推廣中國技術和標準教育教學形式等有效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留學生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黃河水院)利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和“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盟”等交流平臺,大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大招生宣傳力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學校自2012年以項目總承包推動中國水電技術轉讓,培養赤道幾內亞留學生,至今已有來自赤道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老撾、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南非、西班牙、巴基斯坦、印度、韓國、布隆迪等國家的400余名留學生到校學習。
針對如何開展高職留學生的培養這一問題,黃河水院提出了學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水電“走出去”的戰略構想,發揮學校職教優勢、集團優勢和專業優勢,攜手國內知名水電企業,依托海外工程項目打造聯合辦學共同體,推進校企深度融合,為企業海外發展和工程所在國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筆者結合黃河水院的相關教學實踐,對高職教育推廣中國技術形式實施路徑進行探索。
一、構建技能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
(一)校企合作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
黃河水院開展的留學生教育,主要是根據學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水電“走出去”的戰略構想,與中國水利水電總公司合作開展對留學生專業人才的培養。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靠什么培養人、考核認證、質量評價與反饋五個方面明確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內容和方法,根據校內質量監控、校外專業調研、麥可思公司評價,形成反饋機制,有針對性地適時調整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黃河水院創建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建構體系,確立了學校、用人單位、社會等多元化教學質量監控、評價與動態調整機制,構建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如下圖所示)。
(二)提高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為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成立了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來華留學生管理辦法(試行)》(黃院[2018]171號)等系列制度文件,從而為提高留學生培養質量提供制度保障。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行教學質量評價與教學質量監控共促教學質量提升模式。
實行聽課制度,采用教學質量管理平臺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學校領導、學科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要不定期聽課,并規定聽課次數,將聽課情況作為管理人員考核指標,掌握教師教學情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委托麥可思公司開展教學即時性、階段性和結果性評價,實現了教師自我教學改進、院系教學監督、學校統籌指導,形成了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診斷機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將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與教師職稱評定、優秀評定、年終考核、獎酬金發放直接掛鉤,對教學質量評價不合格者,實行一票否決制。
學校通過教學質量監控,全面了解教師教學活動,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學生通過評價活動,關注自身的發展問題。
二、服務“一帶一路”中國技術推廣的形式
(一)校企合作水電站項目總承包(EPC)的水電技術轉讓方式
學校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合作,根據吉布洛水電站的運行、維護、檢修及管理的要求,承擔為赤道幾內亞培養水電站運行維護技術人員的任務,推動中國水利水電技術轉讓。這一合作解決了我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承擔國外大型工程項目總承包(EPC)建設中的配套人才培養問題,充分發揮了高職院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專長,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赤道幾內亞吉布洛水電站訂單班留學生培養,按照黃河水院水電站動力設備與管理專業的培養要求,接受系統的理論講解和技能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涉及水電廠的運行、維護、檢修及管理等知識和實務。2012級赤道幾內亞水電站動力設備與管理專業留學生于大三期間到故縣水利樞紐水電廠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水電站運行頂崗實習,夯實了水電站運行管理的理論基礎知識,提升了水電站運行管理的崗位技能,縮短了上崗適應期,培養的學生得到企業及用人單位的好評。
通過吉布洛水電站項目總承包(EPC)訂單班留學生培養的實踐,目前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在赤道幾內亞累計合同簽約額已達8億多美元,為中國水電建設企業開拓非洲市場、樹立“中國水電”品牌譜寫了新的篇章。
(二)在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施工營區設置黃河水院大禹學院
黃河水院服務中國電建集團所承擔的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建設,在贊比亞設置黃河水院大禹學院。通過與中國水電十一局共建,發揮雙方優勢,為贊比亞培養了水電站施工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自2017年雙方合作以來,黃河水院先后選派4批共14名“雙語雙能”骨干教師到大禹學院任教,累計培養贊比亞籍學員349人,這些學員大多數受聘到電站工地,成為水電站建設項目的正式員工。學員在大禹學院培訓結束,可以通過TEVETA(贊比亞國家二級技能考試)的理論和實操考試,獲得相應工作資質,直接從事水電站工程的建設工作。
2019年12月10日,黃河水院南非大禹學院在南非Northlink College(北聯學院)揭牌,這是繼贊比亞大禹學院之后,黃河水院成立的第二所大禹學院,標志著黃河水院“1+N”中外分布式辦學模式取得新突破。
(三)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2015年6月,由黃河水院在校學習的4名印度尼西亞留學生組建的“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印尼留學生參賽隊”,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圓滿完成3個競賽項目,優異的競賽成績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領導的高度好評。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可可在校期間參加了2015年河南省省級及國家級測繪大賽,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6月畢業后,可可經學校推薦,順利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簽約,目前就職于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國際公司印尼中國高鐵項目。2017年10月,中國水電八局國際公司以《“一帶一路”故事——可可丫頭》為題在公司網站首頁刊發報道,展現了黃河水院培養的國際人才的風采。
(四)南非留學生的培訓
作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中方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單位,黃河水院于2018年4月承擔了由南非教育部工業和制造業培訓署選派的50名水利工程管理專業留學生培養任務。學校高度重視南非留學生培養工作,由水利工程學院牽頭組建教學及管理團隊,并聯合企業安排實習等,為南非留學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南非留學生的培養進一步助推了學校國際化辦學進程,彰顯了學校作為“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院校的實力,也為學校實現“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建設目標貢獻了力量。
三、結語
黃河水院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構建了技術技能類留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通過“教·學·練·做·賽”教學模式,提高留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素養。在推廣中國技術方面,通過與援外企業合作,在工程所在國創建大禹學院、招收留學生、組織留學生參加國內職業技能大賽等方式進行了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探索,打開了高職留學生教育的新局面。學校舉辦的高職技術技能類留學生教育形式豐富,有全日制學歷教育、非學歷性職業培訓,有政府、企業的專項訂單班教育,也有個體學歷教育。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黃河水院堅持“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際化辦學目標,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行“契合行業、聯合企業、融合市場”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校企外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國際科技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國際.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R].開封: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2016.
[2]姬堯.我校贊比亞大禹學院隆重揭牌[EB/OL].(2018-08-02).https://www.yrcti.edu.cn/hhts/info/100
2/4042.htm.
[3]馬曉慧.我校南非大禹學院隆重揭牌.[EB/OL].(2019-12-11).https://www.yrcti.edu.cn/hhts/info/100
2/14502.htm.
[4]祝玉華.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R].開封: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2018.
責編:鹿 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