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生
摘 要: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成為各個學科的重點,高中是學生接受和學習知識最主要的階段,在高中時期,化學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高考有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都是以自身為中心來講授化學知識,為學生“灌輸”教材中的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長期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中,其學習自主性會越來越低,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支架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高中化學。文章主要針對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支架式教學設計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支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3-0063-02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各科教育重點逐漸轉移到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科學思維的鍛煉方面。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只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化學相關知識,導致學生對化學的認識比較籠統和單一,這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相比初中化學,高中化學知識的難度及復雜度有很大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對高中化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學生適應化學教學發展的要求,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運用化學知識。基于以上原因,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高中化學實施支架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相關概念簡述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其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方面。培養高中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初步掌握化學的基本知識框架,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框架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二)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在理論層面屬于建構主義的一個主要分支。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支架式教學與梯子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主要是教師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為其提供一定的學習素材或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能力和素養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實施支架式教學設計的關鍵因素
(一)情境化教學設計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化學知識都是在生活中經過了一定的驗證得出的結論。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背景下,要想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使用支架式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將教材中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學習,使支架式教學發揮價值。
(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支架式教學的建構可以很好地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等來進行化學教學的設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化學各個板塊的知識都有一定的聯系,教師應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在課堂上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
(三)通過問題的提出來開展化學教學的設計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支架式教學的設計應以問題的提出為中心,教師可將問題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探索化學知識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要明確學生應掌握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問題,并將問題進行分類,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建構不同的支架,從而更好地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在這個積極地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討論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構建動態的教學支架
高中是學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會隨著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智力的發展程度及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而增強。也就是說,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支架式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進行高中化學支架式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及時發現學生的變化,從而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在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之后,教師應及時為學生構建更高層次的知識體系,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基于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支架式教學原則
在實施支架式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以及以情境為依托的原則等,當然其同時也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樹立生本理念,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得到更快的發展,并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學生發現自身的認知不能很好地解決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時,才會產生求知的欲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問題的設置為中心,通過巧妙設置問題,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通過設置學習小組等形式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對于支架式教學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設置來進行設計,對問題進行分類,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