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摘? ?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064-02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Qingnian East Street Primary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Yuxia
【Abstract】Reading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an als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and growth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or readers'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Develop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閱讀能力當中包括記憶能力、理解能力、認讀能力和閱讀速度等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想要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就需要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訓練。小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夠為以后的高效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所謂閱讀理解,其實就是對信息收集、歸類、理解和運用的過程。所以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豐富教學資源,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實際生活當中的內容作為教學資源,使語文教學環境得到優化;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課堂內外的聯系,以此來豐富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完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認識是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當中的第一個環節,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寫作背景和作者的認識,能夠加深自身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引導學生通過書籍和信息技術等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如文章的歷史背景、文章當中的人物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同一背景下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并在課堂上為同學講述。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好的理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愛國情懷。
(二)提高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能力
閱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文章當中獲得情感和意義,想要從文章當中獲得深刻的意義,就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因素的相互作用,將文章的人物還原到當時的實際情境中,這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意義。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了解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歷史信息,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三國演義》的原文資料,這樣的方法能促使學生不自覺地將兩者進行對比,對資料進行互通和整合,使學生對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整合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三)培養學生的課外延伸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一篇課文學習結束并不代表知識的結束,文章的結束恰恰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開端。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一課以后,學生對于閏土的印象是完美并值得向往的,每提起閏土,學生都會稱贊他的聰明和勇敢。此時,學生對于閏土日后的形象也存在濃厚的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將《故鄉》一文推薦給學生,在讀完這篇文章后,學生對于中年閏土的變化和造成他變化的原因提出了諸多見解。這兩篇文章之間的聯系能夠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當中情感的感悟。除此之外,在學習《三打白骨精》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西游記》;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三國演義》;在學習《春》一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作者朱自清和他的作品。
二、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通過朗讀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還可以運用朗讀的方法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教師示范朗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水平,就需要語文教師起到引導和示范的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運用以讀代講的方法進行教學,朗讀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氣氛和課堂環境。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通過朗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文章的角色中。教師在朗讀示范過程中,要讓學生邊聽邊想,聽出正確的語速、停頓和節奏,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教師在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突出文章的濃厚情感,通過朗讀使學生了解文章所表達的送別總理的悲痛情感。此外,教師還要聲情并茂地朗讀,這樣才能夠感染學生,將學生更好地帶入文章的情境中,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并有效促進學生朗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
(二)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朗讀是閱讀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中也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在分析文章內容的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多讀、多練,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朗讀的節奏和語感。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結合文章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朗讀方法,并且在朗讀過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林海》時,由于該文章文字優美、情感濃厚、意境深遠,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運用恰當語速、語調朗讀文章的同時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草原開闊的天空,以及作者對草地的無限熱愛。又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在朗讀過程中要有抑揚頓挫的語調和鮮明的節奏,而且還要有一氣呵成的氣勢,這樣才能夠突出桂林山水的美麗,體現出作者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這樣的朗讀方法,不僅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
(三)對重點內容進行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些文章中的句子有深刻的含義,還有些文章中詞語運用得很精確,對于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對這些詞語和段落的朗讀來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文章情感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文章中有很多具有深刻意義的短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反復朗讀這些句子,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深刻感受文章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有效促進學生朗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想要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就是加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提高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課外延伸能力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二方面就是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要通過教師示范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以及對重點內容進行朗讀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更好地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劉芳.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魅力中國,2020(03).
[2]趙忱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語文課內外,2020(17).
[3]李紅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語文課內外,2020(24).
[4]蘇勤.淺談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商情,2020(05).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