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教育的本質是生命的互動。要培養有情感有溫度的人,教師要懷揣敬畏之心,尊重學生主體。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對象激發人們的審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而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如何改變過去由教師傳遞知識的維持性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打造有生命活力、有溫度的音樂課堂呢?應該從激發興趣入手,在和諧氛圍中主動體驗。在發現、創造、表現、享受音樂美的過程中構建。
關鍵詞:興趣;參與體驗;創造;和諧
音樂是門“直指人心”的藝術,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學還崇高的一種啟示。”音樂課應該是散發個性色彩和藝術氣息的,有溫度的課堂。如何打造有溫度的音樂課堂呢?在實踐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打造有溫度的音樂課堂。
沒有興趣的課堂,是冷靜無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道破了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通過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講故事、猜謎語,直觀的形象意境等方法都能極大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在學習第三冊歌曲《這是什么》時,用猜謎的游戲開頭。興奮的告訴大家“今天老師請大家猜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一聽老師和大家玩猜謎語,孩子們立馬來了精神,紛紛舉手猜。當大家齊心協力猜出是鐘表時,唱這首謎語歌曲變成了他們最迫切的愿望。而在學習《癩蛤蟆和小青蛙》這首歌時,聽著老師詼諧的故事:月光下,癩蛤蟆和小青蛙遠遠的望著彼此,相似的外形和動作使它們把對方看成了自己的兒子和爸爸。當它們高興的跳到一起,面面相覷,才發現原來看錯了。一個呱呱叫,一個哈哈笑。兩個孩子們熟悉的小動物和有趣的情節加持,使得本課的學習興致盎然。
教育面對的是鮮活的個體,尊重孩子個性差異,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習熱情。
二、主動參與體驗,打造有溫度的音樂課堂。
音樂被譽為“最情感的藝術”“人類感情的速記”。音樂的實踐性和體驗性是其它藝術不可替代的。在教學中,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和個性化的情感體驗,來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習第四冊歌曲《貓虎歌》時,引導孩子結合歌曲戲劇性的特點,設計音樂情景劇表演。孩子們將小貓神氣活現的神態,老虎得意洋洋的倨傲,到后來小貓忽悠老虎的機智,老虎被捉弄抓耳撓腮的過程進行了表演。雖然稚嫩卻充滿童趣,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入的感受了音樂形象和情節,升華了情感體驗。
音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的體驗性不可替代。而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個性特點各不相同。對音樂的理解、感悟也會因人而異。教師應在課堂中鼓勵孩子真實感受和大膽表達。從而將聽到的音樂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以情促聲。在學習歌曲《搖籃曲》時,請孩子講述一個媽媽愛我的事例。孩子們爭著先發言,講述的事件各異,表達的母愛卻一樣深沉。就像這首歌中唱的“世上一切美好的愿望全都屬于你”是母親永遠的祈愿。在母愛的溫暖中演唱搖籃曲,歌聲分外深情。有溫度的孩子,才能唱出有感情的歌。
三、激發創造欲,打造有溫度的音樂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 音樂是一種表演藝術,音樂表演賦予了音樂鮮活的生命和創造活力。
歌曲的二度創作和個性表達是最能激發創造欲的。在學習歌曲《白樺林好地方》后,孩子們提出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通過合作練習,有的小組根據歌詞和段落結構將歌曲用了不同的速度和聲音演繹。第一段用快速,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仿佛回到故鄉那片白樺林,麋鹿奔跑,田野芬芳的場景。第二段中速,柔美的聲音,表現醉于故鄉的一景一物中。第三段慢速,連貫的聲音演唱,在結束時進行漸慢漸弱的處理。雖遠離故鄉但是記憶永遠定格在腦海,結束時的漸慢弱似對故鄉的無盡懷念。有的小組合作用身勢節奏加入到歌曲的演唱中,邊奏邊唱。原本速度情緒單一的歌曲,通過用不同的形式表達,頓時風格各異。孩子們也都陶醉于這些神奇的變化,既興奮又自豪。
音樂語言的特點是形象鮮明,同時又不確定,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音樂作品的特性,引導學生想象。在欣賞樂曲《森林的歌聲》時,請學生描述自己聯想到的森林情境。他們各抒己見描述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春天的早晨,陽光透過樹梢照射在草地上的露珠上,花朵上…”“森林里好多動物都來參加音樂會了,蹦蹦跳跳的小松鼠、悠閑端莊的長頸鹿、還有色彩斑斕的鳥盤旋著,隨音樂變換著隊形……”這些音樂的感悟和想象閃現著智慧的光輝,激勵和溫暖著每一顆童心。
四、創設和諧氛圍,打造有溫度的音樂課堂。
音樂教學藝術根植于對學生深厚的愛,和情感的共鳴。產品不合格可以重造,幼苗不良可以拔掉,但教師面對的是孩子,對與他自身和他的家庭都是唯一的、寶貴的,不容教師放棄。教師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是創造和諧氛圍的重要條件。首先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年齡特點,當孩子出現錯誤時不要急躁武斷的下結論,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從他們的立場和能力出發找原因,并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一起改正。在這樣溫暖包容的氛圍中孩子們才會更積極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高宇.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音樂時空,2014(07):151.
[2]李紅.淺談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