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鄉土課程資源融入到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充分遵循以人為本教育原則,應當基于鄉土地理多樣化的視角,對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要對學生地域文化認同感進行培養,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運用鄉土課程資源。
關鍵詞:初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
初中地理這一門課程有著很強的地域性和實踐性,它和英語、數學語文一樣,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都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但是當前有部分學生認為地理非主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素養的發展和掌握學科基礎知識。教育工作者應當對課堂教學實效性有所考慮,可以將地方課程資源融入到教學之中,選擇多樣化的土地知識作為教學資源,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另外也能保障初中地理人文色彩得以凸顯。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初中地理課程資源多元化特點較為突出,在初中地理課堂時融入鄉土課程資源,一方面要保障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另外也應當遵循以生為本教育原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保障學生注意力的集中,這是充分發揮初中地理課程資源效能的基礎和前提。
比如說教育工作者在講授“我國農業和區域地理”相關知識時,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將地域農業情況融入到教學之中,因為學生可能對地區內的某一個農業景區有所了解,通常情況下也會向身邊的同學對這些景區的情況進行介紹。所以,學生們對于休閑農業都有著較高的興趣。基于此情形,教師就可以對這樣的問題情境進行設定“同學們,假如你是設計鄉鎮文旅規劃人員,那么你將會怎樣對農業景區進行打造。請根據已經掌握的地理知識,對于地區內農業景區的特點進行詮釋”。然后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探討,同時以多樣化化的渠道對信息進行搜集。然后小組內對收集的信息進行交互,得出相應的答案。一些學生在詮釋過程中,基于區域內自然氣候視角;還有的學生在分析時,考慮了自然資源;一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關注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學生們都能夠基于休閑農業內涵視角進行探索和思考,并在相互討論過程中也考慮了區域地理方面的因素。
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學工作者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同時引導學生們進行有效交流。給予學生興趣足夠的尊重,并在課程中引導孩子們進行探討,并對相應的資料進行收集,使得學生們能夠更快的進入探討問題的一種學習狀態。更關鍵的在于學生們通過討論思考,能夠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去自然地理屬性,繼而使得初中地理課堂實效性得以提升。
二、組織探究性活動,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和素養
在初中地理教學時,融入鄉土地理資源,教育工作者應當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對相關的資源進行有效規劃和整理搜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對鄉土地理知識進行探究過程中,應當基于地理學科特點視角,對區域地理要素進行審視,以此增強其探究能力和素養。
比如說教育工作者在講授“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相關知識時,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以地區內所開展的水果采摘節為教學案例,將節日中的視頻和圖片展示給學生,然后將幾十年前該地區土地貧瘠的狀況呈現出來,然后引入相應的水土歷史知識。緊接著教師可以對探究性活動進行設置,首先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對相應的資料進行整理搜集,搜集的信息是“在幾十年前該地區的土地貧瘠狀況,導致這一地區水土流失有哪方面因素?”。另外,引導學生們對為什么當前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進行分析,并指出應當運用怎樣的舉措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對信息資料進行獲取。通過探索也了解到治理水土流失,種植植物和水果樹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另外也可以對畜水池、排水溝進行設置,形成相應的防護水土工程,這些都能夠有效地對水土流失進行治理。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對問題進行發現、分析和解決,促進學生探究素養的提升。
三 、實施人文性教育,對學生地域文化認同感進行培養
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組織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地區內的鄉土文化資源現狀,同時聯系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要求。在滲透鄉土地理資源時,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當有效整理區域特色河流水文資源,假如說有一定的條件,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參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對地區內河流文化進行了解和認知。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有效地引入地區內的紅色土地資源,整合相關資料,有效關聯地理教學中的民俗文化,引導學生們以多樣化的視角對區域的特色進行觀察。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現代水利發電科學,這也是可以在地理學科中有效引入的地域文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們對現代水力發電的原理進行分析,對水力發電工程的價值進行深入的概括,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們對區域內現代水力發電科學文化形成有系統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比如說地域內的水電站、水電廠、發電廠等等。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充分的整合和運用民俗特色資源,比如說地域內的一些特色民俗,都可以作為課堂上所引入的地方教育資源。
四、結語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鄉土地理資源所發揮的效能不容忽視。通過有效的融合,能夠讓學生們更近距離的接觸地理知識,繼而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地理科學知識,提升地理學科素養。另外,學生們也能夠基于地理學科視角,去理解周邊事物,對于學生來說這也是一方面能力。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具備定的教學能力、調研能力和融合不同知識的素養,如此才能保障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對鄉土地理資源進行滲透。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學生們所構建起的鄉土地理知識體系將更加系統全面,地理學科素養也會有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曾祥勇,孫冬英 . 九江市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經貿實踐,2017(21).
[2]蔣艷芳,周侗,路雅楠,等. 南通市區初中鄉土地理教學現狀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4).
[3]余琴. 鄉土地理資源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地理教育,2017(S1).
[4]董子紅 .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簡介:徐守賢(1965.12-),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單位:會寧縣草灘初級中學.
本文系2020年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運用探究》(課題批號:BY[2020]G3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