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云英
摘? 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職業內涵的內在要求,也是當今社會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需要。新時代呼喚新師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為深化素質教育提供思想保證。我們應正式當前師德師風建設的堵點痛點,從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等多方面著手,推進踐行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師德師風;實踐
一、師德師風建設的政策理論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無疑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培育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教師作為教書育人者,對學生的成長發揮著直接性的影響,因此很有必要重視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適應教育現代化進程、堅持立德樹人初心的必然要求。
二、師德師風建設的現存痛點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人們的思想觀念難以避免地產生深刻變革。部分教師受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等不良思想侵害,其價值觀被扭曲,因而產生一系列有違師德師風的行為,譬如侮辱、體罰學生,動員、組織學生參加有償補課,收受、索要家長錢物等。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教師形象,還敗壞了教育風氣,同時可能會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我們應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必須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規范教師從職行為。
三、師德師風建設的具體舉措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其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知識傳授能力,還應該加強對育人的重視,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只有教師自身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學習,本文總結了新時代對縣域師德養成教育的新要求如下:
(一)以愛崗敬業為基點
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亦可見得偉大之處。唯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公共責任和社會義務,做到自發地不斷完善自我,在教育活動中有所學習、有所收獲。教師的教書育人不僅是一個奉獻自我、燃燒自我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汲取新知、更新升華的過程。這份職業要求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但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這種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教師不辭辛苦地為教育事業獻身;而正是這種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成為師德師風所生發的基點所在。
(二)以教書育人為核心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可塑性極強的學生;我們不僅是學生知識上的啟蒙者和傳授者,更是他們情感、意志、個性和人格的塑造者。教師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將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般來關懷、愛護。因此,身為教師,就應該要做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對等的位置上,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同時,教師要學會正確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愛,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不可替代的,同時也是是師生之間的情感基礎。唯有如此,學生才會尊重老師、喜歡老師,愿意去主動學習這位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三)以為人師表為主線
歷代教育家們提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一系列要求,這既是師德師風的規范,又是教師個人良好作風的體現。一般來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自己個人的言行舉止。為人師,不僅要做到對學生負責,還要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因此,在任何時候,重視建設教師師風都是必要的。
同時,教師還是學生成長和進步的導師,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無意識效仿的對象。因此,教師應該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將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相結合,用良好的師德師風來感召學生、熏陶學生,提高育人的可信性。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要時刻做學生的表率,銘記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例如,對人應有禮貌,若見外人參觀要熱情迎接或點頭微笑以表示歡迎;做事要快且準,絕不可拖拖拉拉;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服裝要整潔大方等。教師只有做到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四)以終身學習為追求
作為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應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學生雖然尚不成熟,但他們對各種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希望老師能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相當高。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不努力更新自己,就會被不斷發展的社會所淘汰。在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要求。
面對“生有涯,而學海無涯”的現實境遇,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樹立終身學習觀,培育和發揚邊干邊學、邊學邊干、終身學習的精神,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發展的步伐,不斷積累豐富自身素養學識,努力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及技能技巧。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永恒的教育課題。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國家和社會發展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應緊跟時代脈搏,抓好自身建設,勇于承擔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植.《新時代如何抓好師德師風建設》[D].朔州日報第7014期第A2版.
[2]楊祥祿.《新時代,我們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D].《教育導報》2019年第36期教師周刊(總第3293期) 二版.
[3]柏路.《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著力點》[D].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19年9月5日.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新時代縣域師德養成教育載體與方式創新研究”(編號XJK20CJC056)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