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貴


摘 要: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應當加強課堂教學設計,構建高效課堂。想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學生學情分析,優化教學難點設計,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突破課堂教學難點。通過對學生學情和難點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考慮數學學科特點,做好教學難點設計,保證課堂學習效果。本文通過對學情和難點進行研究,在學生學情下,提出幾點有效的難點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情分析;難點設計;有效策略
顧名思義,學情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能的發展等一系列客觀過程,教師對于學情的充分了解,是其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的關鍵。而在數學學科中,將學情分析與教學難點形成科學的銜接,能夠展開科學的難點教學設計,從更科學、更有效的角度指導學生,提升難點教學效果。因此,為有效的開展學情分析工作,避免數學難點教學的盲從性,形成真正以學生發展需要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文章以高中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展開學情分析以及難點教學設計的研究,以期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能力發展條件充足。
一、高中數學學情分析與難點設計
(一)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在教育領域又被稱作學生分析、教學對象分析,其具有極為明確的指向性,以學生為中心展開的情況分析,其中情況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生身心發展情況,因此,為確保全面概括分析內容,命名之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在最初提出時,有四項目的:(1)將學情作為研究資源,反饋高中生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2)改進教學,以學情了解學生學習需要、能力薄弱點,對教學作出針對性優化與改進;(3)科學指導學生個性發展,學情分析對學生身心情況做出細致了解,是教師掌握學生個性、指導學生發展的依據;(4)教學反思依據,基于學情分析結果思考教學中的不足與缺陷[1]。
學情分析作為一項長期性任務,其不僅要關注、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了解學生個性、學習風格,基于客觀的理論與直接證據從客觀層面展開全面分析。從而決定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有學習基礎情況、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同時,學情分析是由教師開展的一項活動,基于教師對理論認識及與實踐的結合,用心觀察每位學生、客觀分析每位學生,常見的學情分析方法有觀察法、材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在新課改背景下,基于“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必須面對每一名學生,關注每名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與空間,而不是基于素質教育目標挑選適合被教育的學生,因此,要求學情分析當中教師始終樹立“以學定教”理念,基于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與分析,不斷提升教學設計的預見性與針對性,確保教學設計的每項內容基于客觀的依據、學生的需求建立,為學生能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由此總結來看,學情分析的現實意義體現在以下方面:(1)教學內容分析的必要前提;(2)優化教學目標的科學依據;(3)教學活動與教學方法選擇的基礎導向。
(二)難點設計
教學難點是指不易被學生理解的知識或不易被學生掌握的技能。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難點不等同于教學重點,但難點往往伴隨著重點出現,所以,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能力水平確定教學難點,并考慮個體差異下形成的不同的教學難點;且面對教學難點,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辦法突破學生的思想束縛,打破思維常規,實現準確理解。基于此,明確了教學難點與學情分析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基于學情分析確定教學難點,并基于學情分析選擇合適的突破難點的方法,考驗教師對教學整體的把控以及教學能力水平。
二、立足學情分析的高中數學教學難點設計策略
(一)分析高中生能力水平與思維特點
高中階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智力發育也逐漸走向成熟,逐步趨近于成人水平,其邏輯思維以及認知也正經歷著轉型,由經驗型轉變為理論型,但受生理發育以及環境等多方面影響,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存在特殊情況,過分地想要展現自我想法、表達自我對社會的認識,因而,在教學中,對于問題的思考以及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常常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與間接,其并非為了得到他人的贊同而表達,很多學生單純的渴望表達自己[2]。
(二)分析高中數學教學特點
與中小學數學相比,高中階段數學學習難度有了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現在語言的抽象性更強、思維方法逐漸向理性層面過度、知識體量加大、知識獨立性提升,因此,教學中教學難點的存在更加普遍,解決高中數學學習難點將成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從而必須立足學生實際情況,確保難點教學有效性。
(三)高中數學教學難點設計實例——以幾何教學難點為例
高中幾何為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小學、初中均對幾何知識有所涉獵,但高中階段幾何知識概念愈發抽象、題型愈發綜合,且考察常以大題形式出現,學生掌握不好,則導致考試中失分較多,幾何教學為高中數學教學重難點在一線教師隊伍已形成共識。高中的幾何知識主要涉及直線、圓與方程、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雖然學生在以往了解過,但難度與綜合性均有所提升,且知識點密集、概念相似度高,學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學中常以比較法展開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幾何概型的實質。
例:在雙曲線教學過程中,形成系統的表格對比焦點在x、y軸上的標準方程,以及雙曲線第一、第二定義,使學生準確區分兩者不同,做出區別認知,避免知識點混淆。
學情分析下的高中數學難點教學是基于學生學習需要與能力發展需要實現“以學定教”的科學路徑,高中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科學分析,展開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參考文獻
[1]江春、沈宏.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以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上),2018(7).
[2]張定強、裴陽.高中數學教育研究的熱點與未來展望——基于2018年度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數學教與學》轉載論文的分析[J].中學數學(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