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麗古麗·庫爾班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在網絡環境中信息傳播和信息交流共享逐漸得到完善,這種新穎的信息傳播方式形成了新時代較為多樣的網絡環境。網絡環境背景下的信息傳播交流方式不同,轉變了以往信息交流方式,對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和變化。高校面臨眾多網絡信息資源,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能夠幫助當代大學生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亦給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本文從網絡環境給高校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網絡環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方式,從而商討出科學、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以此來完成高校思政教育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網絡環境 大學生 思政教育
引言
在當今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社會各大行業領域,對我國日常社會企業發展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大學生是高校應用互聯網技術的主要人群,互聯網技術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了便捷的同時,亦給高校帶來了挑戰,互聯網給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教學平臺,但由于互聯網的多樣性,學生易受到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高校應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條件,充分發揮互聯網引導作用,根據現代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及時發現問題,并能夠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從而提高當代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質量。
一、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棟梁之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培養人才的水平以及教育觀念會影響大學生步入社會的發展。因此,高校需要強化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教學方式,對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重視,但由于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程,對于工程建設缺乏系統性的完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仍舊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高校應對網絡環境背景下提高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度。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缺乏政治氛圍,隨著互聯網普遍應用,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缺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根據調查數據和調研結果顯示,諸多高校對網絡思政教育重視度不高,仍舊采取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課堂教育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網絡思政教育的先進資源和優勢,缺乏創新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難以達到高校思政教育預期目標,對思政教育的質量無法進行保障。
其次,網絡環境背景下的大學思政教育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的需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復雜性和虛擬性帶來的問題愈發明顯,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互聯網教學手段較多,并且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對學生自身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為學生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削弱了教師的權威性,這種現象對高校教師進行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阻礙。目前,我國諸多高校仍舊采取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培養,個別高校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文字或者視頻等,并且上傳到網站,為學生提供參考,但由于這種互聯網教學缺乏完善度和規劃性,并未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教學,導致教育水平不高。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被動性的接受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無法促進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最后,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利用互聯網技術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對我國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影響著學生世界觀、思想觀、價值觀等。大學時期是學生樹立思想觀念的關鍵期,但由于網絡信息豐富多樣,傳播的信息較為混亂,因此,西方將自身的資產主義思想和腐朽文化,對我國高校學生進行思想傳播,導致我國學生產生非馬克思主義思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難以推進。目前,網絡中大型游戲受到廣泛學生的青睞,西方暴力和低級趣味的游戲對我國高校學生影響較大,腐蝕著學生思想觀念,導致學生出現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學生的思想觀念與我國社會發展思想觀出現偏差。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一)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網站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學生思政教學應與現代社會發展相符,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手段,比如,互聯網平臺、多媒體教學等。就目前來講,諸多高校都有建設校園網站,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學的手段,亦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國高校校園網站多數被應用到學校宣傳、教師行政辦公等,對學生應用互聯網技術渠道較少。目前來講,網絡逐漸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必備品,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亦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技術支持。高校工作者需要利用校園網站建設線上線下結合教學,強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削弱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教室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開導。教師可以借助社會新聞熱點以及熱點話題進行收集,發表在校園網站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并鼓勵學生將自身看法進行表達,高校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改善了傳統理論教學方式。另外,高??梢越ㄔO富有高校特色的網站,在網站開展專業講座、心理咨詢等板塊,建立聊天室和BBS,并引導思想教育能力強的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開導,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切實發揮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二)強化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
高校思政教育質量取決于思政教師教育水平,高素質的思政教師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思政教育網絡教學改革會遇到諸多困難,不僅需要改變高校傳統教學理念,亦要規劃科學、合理的網絡教學體系,高校要制定相應的網絡教學規則和制度,提升學生和教師的網絡技術應用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鼓勵教師積極主動的將網絡技術運用到思政教學中,提高對新媒體技術的重視度,提高教師應用網絡進行教學的意識,充分發揮互聯網先進的技術和優勢,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政教學中,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作用,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另外,高校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專項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網絡教學的能力。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思政教育活動,重點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關部門以及供技術性人員進行專業的培養,對網絡思政教育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創新。并且,可以組建學生管理團隊,將管理權限給到學生本身,由學生對網絡教學環境進行管理、監測,激發學生自我約束的意識。這種管理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降低管理成本,亦可以培養學生管理、互動的綜合能力,高??梢岳脤W生之間的人脈關系對網絡思政教學進行宣傳、推廣。
(三)創新網絡思政教育的方法
傳統思政教學方式多大胡采用填鴨式或灌輸式教學,主要是由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但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在現代網絡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與社會發展方向不趨同,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目標和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對思政教育進行創新改革,實行與社會發展相符的教育政策,高校應在傳統理論教學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充分挖掘傳統教學的優勢并結合現代技術發展進行改革創新。建立合理科學的教育網站平臺,利用新媒體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正能量信息,比如中國傳統優良文化、國內外影響事跡等信息。
(四)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是檢驗學生理論知識的渠道,高校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進行結合,以此來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在進行大學思政教育工作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切實感受社會對學生綜合素養以及道德品質的需求和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教師強化學生實踐活動的培訓,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開展多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將思政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素養,擴寬學生思政學習視野。社會實踐活動包括企業實習、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較快的優勢,在網絡上進行線上教學,將線上、線下教學融合進行思政教育教學。
三、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高校需要重視網絡環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積極開展網絡思政教學手段,以此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通過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網站、強化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創新網絡思政教育的方法、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推進網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應用網絡教學的重視度,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高校需要做好網絡安全防范工作,要培養學生具備網絡道德品質和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徐峰.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33(12):105-108+125.
[2]顧曉威.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01):133-136.
[3]宋曉東.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3):113-115.
[4]崔延哲,益西旦增.網絡環境對西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02):166-170.
[5]薛云飛.網絡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現代農機,2020(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