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關曉娟(1979—? ),女,漢族,吉林長春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政府是國家重要組成,在維護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關鍵性作用,而采購工作在政府中占據重要地位。自從我國在1996年實施政府采購試點工作之后,就加強了政府采購工作重視度,采購工作的實施不僅可以推動國民經濟增長,還可以對我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滿足政府日常運行所需。現階段我國政府應當削弱采購成本,避免資金鋪張浪費,提高資金利用率,使采購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本文就對政府采購中的成本控制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政府;采購;成本控制
政府屬于非盈利單位,在發展與進步中必須得到財政支持,政府每年都需要購入大批量貨物、服務項目等,采購工作的落實涉及到了大量資金。并且,在相關政策我國政府采購工作有所限制,也逐漸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在政府實施采購時,應當關注成本控制問題,由于政府采購工作所涉及到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公共價值,再加上采購資金大多來自財政資金,所以更應加強成本控制,在根源處避免資金浪費現象。
一、政府采購的主要內容及方式
(一)主要內容
政府采購的內容主要包含貨物、工程、服務[1]。其中,貨物主要包含攝影設備、計算機、復印機、顯示器、刻錄機、碎紙機、交換機、鍋爐、轎車、摩托車、起重機、空氣調節設備等。工程類采購內容指修繕、裝飾工程。服務類采購內容主要涵蓋車輛維修、車險、加油及印刷。
(二)采購方式
政府采購方式可分為五種。第一,公開招標方式。這種方式是我國政府采購應用最廣泛的,和其他幾種方式相比,公開招標更具商業性價值,而且和其他方式沒有共通關系。在使用該方式進行采購時,具體金額是由國務院決定的,是地方性預算項目。在實施公開招標之前,應當取得地方政府的批準,確保整個招標過程得到地方政府監督。采購人員對于公開招標的采購內容不可以將其以其他方式采購。第二,邀請招標方式。和公開招標相比,這種方法要稍微間接一些,屬于選擇性招標。采購人員結合承包商實際情況,選擇三家及以上的組織發出邀請,并在招標競爭后選擇最適合的組織合作。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選擇性,采購人員可以在多個市場組織中加以選擇,使最終的合作對象更符合政府采購要求。這種采購方式的缺點就在于,組織選擇范疇會有一定限制,且涉及到了較高的采購成本。第三,詢價方式。這種采購方式就是指政府采購人員和對應的供應商溝通,讓供應商給出具體價格,采購人員可以在獲得具體價格后進行對比,從而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采購方式。如果政府采購的貨物標準比較統一,市場價格差距不大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進行采購。第四,單一來源方式。若政府所采購的貨物屬于專利或首次制造便可以選擇該方式進行采購。同時,如果采購的貨物突發緊急情況無法及時供貨也可以使用該方式。單一來源采購方式不具競爭性[2]。第五,競爭談判方式。這種采購方式一般是指政府采購人員與供應商進行交談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如果政府所采購的貨物價格沒有提前確定,或招標時間與用戶需求不符便可以采用談判采購方式。
二、政府采購中的成本控制目標與原則
(一)成本控制目標
我國政府在采購環節實施成本控制時,需建立在明確目標上。其一,提高社會群眾對政府采購的信心[3]。政府在我國公眾管理事務中屬于代理人,政府采購工作的最終委托人是社會群眾與納稅人。因此,我國政府在開展采購工作時,應當以提高社會群眾對政府采購的信心作為目標實施成本控制,對于采購時的一些環節、流程加以優化,從而將該目標加以凸顯。通過采購工作將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予以體現。其二,增強經濟與社會效益。政府采購之所以要進行成本控制,其目標就是為了增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站在交易費用角度來看,我國政府采購工作本就具有較強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通過選擇、比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采購方式節省采購成本支出,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并且,在實施采購時需要采購人員和供應商進行交談、簽約,確保公共資產不會流失、浪費,政府采購需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成本支出,提高采購產品質量,以此來更好地展開服務工作,達到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所以在展開成本控制時,應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目標之一。其三,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我國政府采購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成本貫穿于信息發現、鑒別、決策等環節,從這一點來看和其他領域的采購成本有相似之處,這也意味著在展開成本控制時需融入互聯網方法。目前正處于大數據背景下,科技研發與創新已經成為國內外發展趨勢,對于我國政府采購成本控制工作來說也應將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作為主要目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還可以提高代理人監督質量,以此來促進政府采購工作高校實施。所以,我國政府需將一部分重心轉移到科技創新上來,鼓勵和提倡技術研發創新,凝聚科技領域核心競爭力。
(二)成本控制需遵循的原則
在采購環節實施成本控制必須遵循四大原則。其一,公開性原則。在具體的控制中應確保采購工作全過程都是透明的,采購人員和供應商所掌握的信息是對稱的,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完成采購。在我國政府實施采購成本控制上必須遵循該原則。而且,政府采購信息、行為等還要對社會群眾公開,營造平等、良性的競爭環境,也給社會群眾創設了監督條件,確保政府采購工作在信息對稱、透明化的況下進行,提高政府在社會公民心中的可信度。其二,誠信原則。該原則的遵循意味著采購人員必須可靠、誠實、穩重,堅決不能出現任何形式的欺瞞、欺騙行為,要合法行使采購權利,尊重公共利益,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實施采購行為。其三,公正原則。在采購成本控制時公正原則可以從某種角度將供應商間的利益關系予以調整,從而避免供應商之間發生利益矛盾。其非常關注供應商距離,即使在供應商已經產生利益矛盾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公正原則加以緩和。從根本上來看,公正原則是政府采購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滋生。而在實際的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也需平等對待所有的供應商,不能產生偏袒行為。其四,公平競爭原則[4]。該原則是政府采購成本控制的核心組成。由于在進行采購時涉及到的供應商數量較多,但最終只會選擇性的與供應商合作,因此就需要打造一個公平競爭環境。政府給供應商打造公平競爭平臺,給供應商制造了更多的競爭機會。同時,政府必須結合相關規定實施采購與成本控制,不能給供應商提出附加條件或要求。因為采購活動信息是在特定平臺公布的,各供應商所獲得的信息是一致的,供應商也不能以非法競爭手段獲得采購機會,大大提高了供應商競爭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