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也越來越高,要健全孩子的人格發展,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如何進行農村學生家庭教育?是我們現狀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現狀研究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三個重要環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但大多數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原因如下:
一、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農村學生家處偏遠,環境條件差,大部分家長知識文化水平低,有些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學生寫作業,有些家長忙于農活沒有時間檢查學生作業,有些家長沉迷于打牌,捉麻將,沒有心思去顧及孩子的作業,甚至有些小孩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到外面打工,在家里,爺爺,奶奶只管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學習不聞不問。他們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將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程度。他們的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1、家長大多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乏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物質,滿足他們的需要就行了,至于學習教育的任務是學校與老師的事情。
2、重生活關照,輕心靈呵護。家長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朋友,經常與孩子平等地溝通與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3、重嚴格要求,輕正身為表。大多數家長也能認識到這些,對孩子嚴格要求,有的家長對孩子立家規,讓孩子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但是,不少家長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卻做不到。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做到,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4、急功近利。未來是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而這一點多數家長認識不足,急功近利思想嚴重。如有一些家長,孩子未到入學年齡就送孩子入學,這種做法往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5、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目前農村的教育水平很低,有些家長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家庭中缺少優良的人文環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有的孩子作業做不好,家長就罰其重做10遍,一次次造成成績不好,回家后家長對孩子又是打又是罵。還有部分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很少過問,也不與學校老師溝通,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只要孩子不做壞事就行。
6、信心缺失。有些家長由于自身不夠自律等原因,在孩子心中威望很低,失去了應有的自信。同時,導致孩子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
7、偏聽盲從。農村有些家長在教育這個問題沒有主見,盲目追從。沒有教育理念,家長應該積極學習家教方面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兒童觀,親子觀,評價觀等科學新觀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家庭關系,與孩子共同成長,科學系統教好孩子。
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1、家庭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環境。從出生開始就應給豐富的社會性和物質性刺激,這對小孩認知發育和社會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的氣氛對孩子具有特殊敏感性。父母及其他成員的生活習慣,思想意識,作風情操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例如,破裂家庭的子女得不到應有的關懷與照顧,缺少歡快和睦的家庭氣氛,接觸的語言簡單,好奇心被阻,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從小就感到孤獨和失望,則不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2、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今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學生要應對充滿種種誘惑的社會環境,未成年的學生自制力往往較差。街上的網吧,游戲廳,以及那些燈紅酒綠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都是難以抵擋的誘惑,不小心就染上不良的習慣。
三、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家長與孩子溝通很關鍵,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龐愛造成了他們很嬌弱,他們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脾氣也非常古怪,容易暴怒,很難與人溝通,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不好,在家摔東西,撕作業,甚至打父母。對于他們這種行為要及時的阻此,作為父母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雖在很多學校已經普遍開展,但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不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是很難轉變孩子的觀念。
其次,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對孩子叛逆,早戀,親子溝通困難,孩子厭學,注意力不集中,偷錢,青春期問題,要早發現,早處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活潑、可愛,要明白孩子身心健康是他們全面發展的保障。您在重視孩子體能,智能發育的同時,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呢?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龍。所以家長往往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力,學習方面的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發展,情感需要或者他的性格,品德的培養。
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近幾年,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較多,農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他們在外打工,重任就落在祖父,祖母或其他親屬的身上,這種隔代教育,單親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過去家庭條件差,隔代教育對孩子個性發展有了負面影響,過分的溺愛和遷就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的意識,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影響孩子個性和優秀品質的形成,即使有家長想著回來要與孩子好好溝通一下,結果因為長期在外,了解不多互信不夠,溝通難度大。
1、留守兒童的不良習慣表現在愛撒謊,隨意瞎說,胡說,為了好玩,未必帶有直接動機,有的同學為掩蓋自己的錯誤或逃避責任而說謊。
2、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經受不起誘惑順手拿著別人的東西。
3、留守兒童不服管教,一般都是我行我素,在學校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早退、打架的現象,在家里好吃懶做不做力所能及的事,對監護人沒禮貌,時有頂撞的現象發生。
4、生活習性方面比較差,由于缺少家長的教育和管理,多數留守兒童不講究衛生,有的長期不吃早飯,不洗臉不漱口,晚上不洗腳,討厭理發等壞習慣。
五、建議及研究
1、學校應建立家長教育培訓機構
在學校通過專業人員向家長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通過定期培訓,讓父母在教育子女成長方面的基本知識的了解,提出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評價,加強家長與子女間的交流溝通。
2、充分發揮家訪的作用
家訪是老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現代化通信技術的普及,登門家訪已漸漸淡漠,但家訪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閃光點,讓家長分享孩子碭快樂及時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家長配合幫助學生清除身上消極因素,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積極向上,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將學校和家庭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向廣大家長宣傳教育思想,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2、動員廣大家長訂閱家教報刊,雜志,利用時間不斷學習先進家教理論和方法。發動退休教師做家庭教育的義務宣傳,讓退休老師多與家長接觸,讓他們宣講教育方面的有關知識,既可以使他們為教育事業發揮余力,又可以使家長獲得寶貴的教子經驗。
3、學校要召開家長會,利用家長會宣傳家庭教育方法,在家長會多強調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了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的結合,形成合力,不妨舉辦一些“家長如何與學校溝通”“如何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家長也能當個好老師”等講座。教育家長克服單純依賴學校的思想,全面了解孩子,及時對學校教育進行調整和平衡,充分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同時,對于家庭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我們要充分而適當的解答,并提出具體建議,對學生教育緊抓不放松,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
在中學生成長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協調發展,才能給孩子擁有個成功的未來。目前,隨著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農村的教育已有相當大的規模,九年義務教育已全面普及,家長重視教育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家庭教育。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質量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出路。家長多利用手機平臺與學校一起教育學生,排查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社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