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東
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日記寫作是提高學生行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課堂寫作教學的延伸,是對生活表象的藝術性加工。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日記寫作;指導方法
農村小學生寫日記具有隨意性,有的學生排斥寫日記,仿照以前的日記內容稍加改動,寫作練習形式化現象嚴重,難以提高寫作水平,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日記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效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指導他們必要的寫作方法,讓農村學生從日記寫作與語言積累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一、仿寫優秀范文
農村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簡樸,接觸外界事物較少,缺少詞匯積累,教師布置日記作業一段時間后,學生會在寫作中出現重復性語言,內容空洞,缺少真情實感的流露。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指導學生直接對優秀的范文進行摘錄,讓學生多瀏覽別人寫的文章,學習其風格和優點,可以每周布置一篇仿寫作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手法及語言的運用特點,拓寬知識的視野,促進日記寫作質量的提高。一般可以向學生推薦課文或優秀著作的選段,供學生模仿寫作,例如,在學完《秋天的雨》一課后,教師可指導學生以感受秋天的美好為核心,聯系語境,參照“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體會文中“總—分”結構自然段。模仿不代表抄襲,而是要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經過長期積累,學生可在模仿優秀范文中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寫作思路。在模仿練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素材的寫作技巧,提升日記寫作能力[1]。
二、描述周圍事物
寫好一篇日記,離不開學生對周圍生活的細心觀察。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事物。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性的感知活動,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觀察任務,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身邊場景,力求獲得新的發現,豐富寫作素材。語文教師可要求高年級學生不限體裁寫日記,描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如繪畫日記、名言警句、家務日記、新聞日記、詩歌日記等。在人物日記練習中,先列出人物描寫的訓練綱要,可具體分為語言、肖像、心理、情態、動作描寫等。讓農村學生多接觸不同類型的人物,按照年齡將人物劃分不同階段。以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作,通過分類,讓學生在描寫時結合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等特性進行認真觀察,寫出符合人物實際的日記[2]。
三、記錄真情實感
在寫作教學中常提到“鳳頭豹尾”的說法,指的是文章寫作時,要求開頭像鳳頭絢麗多彩,結尾要盡量干練、簡潔。記敘文以生活為依據,是作者對生活情境表達的一種真實情感。寫日記不能像流水賬,必須融入自身的感受,這樣才會增強日記的可讀性,激發讀者的思想共鳴。在寫記敘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結合自身的情感,形成最情深、樸實的日記。在結尾處,要緊扣主題、觀點,簡潔有力,令人感嘆,耐人尋味。教師在日記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日記中運用一些寫作技巧,如首尾照應、抒情等。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寫作內容要真實,運用樸實、自然的語言,將事情敘述清楚,在此前提下再抒發感情,最后以特色的語言風格提高日記的質量[3]。
四、聯系生活寫作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日記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生活的寫照。在農村小學生日記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進行日記練習。例如,可以“團結互助”為主題,以河南暴雨相關材料為素材,讓學生寫日記,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心生活。由于寫作主題緊密聯系生活,學生增加了寫作興趣,認真完成日記,發表很多個性化觀點,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
總之,核心素養理念下,農村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對學生寫作日記給予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可以仿寫優秀的范文,或寫看過一次電影的觀后感,結合周圍的人和物,用精準、地道的語言將觀點表達出來,重在主題明確,抒發真實情感,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艷.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下一代,2019(4):1.
[2]丁學.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寫作指導[J].散文百家(下),2018(6):54.
[3]李維.淺析課題的“鄉土情結”: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作文素材的整合與教學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