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苗寒菊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需從多方面做起,不斷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要實施分層教學,恰當使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效果;專業素養;師生關系;分層教學;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0-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19
課堂是落實教育教學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提升的主渠道之一,不斷優化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現實需求。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師資力量、教師素質等方面的因素,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影響了教學實效,因此如何采取有效舉措,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成為每一位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專業素養
(一)教師要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教學行為的靈魂和指引,新時期的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把握新的教育理論,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不斷鉆研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書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英語教學水平。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發展的教學觀。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宰”的角色,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乍一看教師變得輕松了,實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學生、教法和課堂的動態生成都要做好預設,教師必須要充分做好課堂引導和點撥,具備一定的課堂掌控能力。如果課堂引導不好,就會變得一團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從而提升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
陶行知曾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科素養對于英語教師的自身發展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非常必要。只有教師的知識厚度增加了,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實現課堂的高效性。首先,教師要提高英漢語言技能修養,具備較高水平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現在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好,不完全是“不會教”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自身的積累不夠,是“沒什么可教”造成的。因此,教師要通過學習和培訓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既然是英語學科,就要有能力用全英語授課,還要具有用英語設計和組織游戲、英語教學評價和英語板書的能力。其次,教師要提高跨文化交際知識和文化修養。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文化,這也是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途徑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跨文化意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風土人情、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并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在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我們要努力給學生營造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課堂氣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有效果。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能夠感染學生;而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持久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害怕或者厭煩一位教師,上課時就會無精打采,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壓抑;當學生喜歡或者敬仰一位教師時,在課堂上就會精神飽滿,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因此,教師首先要用“愛、勤、范”嚴格要求自己。教師不僅要熱愛教育,熱愛英語教學,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師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也是教師的智慧和教學藝術的源泉;教師要勤于學習,勤于探索,勤于實踐,甘心為英語教學和學生付出。教師還要“立德為范”,做到嚴于律己、立德樹人,憑借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刻苦鉆研的釘子精神、高超的教學藝術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威望,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另外,教師要真誠、平等地對待學生,將學生看成平等的人,尊重學生,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坦誠相待,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消除學生的心理防御,贏得學生的信任。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生活狀態、興趣愛好和學習水平,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使學生獲得情感的共鳴。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談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要教師建立這樣的師生關系,就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安全感,消除他們對教師和對學習的恐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發揮自身的潛能,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三、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的人,不同的學生在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情感智力等方面是有差異的。傳統的模式是按照統一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忽視了學生間的差異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從而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效率。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倡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實施分層,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推進教學。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程度實施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英語成績分成A、B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A層次的學生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提高聽、說、讀、寫方面的英語綜合能力,B層次的學生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夯實英語基礎,培養學習興趣。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而課堂是實施這個目標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層次分層設計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提問,例如針對教材中的英文歌曲和對話,組織學生分組表演,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讀出或者唱出,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分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小組展示交流,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作業進行分層,根據難易程度將作業分成有難度的題、較難的題和基礎題三個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作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