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濤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要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想完成這一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利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文章簡要分析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和作用,并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0-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22
小學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他們邁入學校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掌握各種基礎的知識和具備基礎的能力的重要階段,能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尤其是三到五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且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具備充足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可以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和日常生活有緊密的關系。小學階段的數學是數學學習的起點,只有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為其后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數學教學中更重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在小學階段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轉變觀念、進行教學創新、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能力,特別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簡要介紹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也就是指獨立個體能夠主動選擇并控制學習的目標、內容、機會、時間及方法等,并有能力對學習效果進行自主的評價和總結,這種模式的學習就是自主學習。相對獨立的個體能夠主動、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需要具備的心理特征就是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能力細化后形成的。這項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而獲得的。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能夠獨立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合理運用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控制及客觀評價學校效果等。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在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持續保持積極主動、自覺、內驅性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意識。如果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積極主動、獨立地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這種能力不僅對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小學階段的其他科目學習甚至更高級別階段的學習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對自主學習能力有全面和準確的理解和認識,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系統的規劃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最大程度地發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新時代對自主學習能力有迫切需求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到信息化社會,這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隨著知識、技術、能力等方面發展的日新月異,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此時代背景下,人們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吸收更豐富的信息,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不被社會淘汰。但是學校教育給予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通常不能和知識、能力更新的速度同步,因此學生不能只掌握學校教育給予的知識,而要堅持終身學習。只有掌握自主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在后續的工作中主動探知新知識,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社會實際調整自我進步的方向,這也是新時期對人才的新要求。所以教師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從小做起,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有助于后期的長足發展和進步。
(二)滿足新時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求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后,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重復講解一遍后也只有約一半的學生能夠聽懂,即使教師再次講解,還是會有學生不能理解或掌握。之所以存在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同時還因為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知識漏洞,會對后續的學習和綜合應用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和思維都處于高速發展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敏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較高,同時具有較強的感知數學圖形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極為關鍵的,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本階段學生的特點,能夠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進行觀察和思考,善于總結和反思,積極尋找知識之間的共性和規律,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唯有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思維意識,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貼近生活,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保障學習效果的首要因素,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和頭腦發展最快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學習意識也比較強。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看,在小學階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小學生的認知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數學知識和學生較為熟悉和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識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并不僅僅是做題和計算,還能幫助自己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的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以首先講解加減法的運算法則,在學生基本了解以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道例題來強化其運用能力。如:小紅去超市買東西,媽媽給了20元錢,她買了一個2元錢的本子,一個5元錢的面包,和一個3元錢的牛奶,那么她還剩多少錢?通過這樣和生活關聯性很強的問題,學生們能夠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學好數學對生活是有幫助的。學生了解到知識的重要性,并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實際的任務。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