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輝
摘 要: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教育要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對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構建高質量語文課堂。
一、從學生興趣出發,激發學生思維活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先要從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入手,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中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學生才會被課堂活動吸引,愿意主動參與其中,在面對枯燥、單一的語文知識時,學生學習才會更積極,而此時學生的思維也會更靈活。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后,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例如,在《曹沖稱象》這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大家嘗試改變曹沖稱象的方法,面對這一問題,學生有些困惑,在困惑的同時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激發,經過思考后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可以用人來代替,由于調度人非常方便;方法二:使用石頭來代替。學生給出了很多非常有創意的方法,在教師有目的地啟發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學生會提出很多有創意的新想法,同時學生也認識到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發展的,有效激活了學生的語文思維。
二、在質疑中討論反思,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點,是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具有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才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在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西沙群島真的如題目所說的一樣富饒嗎?引導學生在質疑中學習,深入掌握文本內容,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了解到西沙群島的富饒體現在哪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質疑思維訓練,通過質疑訓練鍛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課堂總結環節很重要,引導學生在分享學習心得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疑惑,將心中的疑惑解決,學生的思維才能上升至新高度。例如,在《詹天佑》這節內容教學中,有少部分學生有質疑,認為人字形線路是解決了坡度大的問題,但路程也遠了很多。這時便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看似美好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瑕疵,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事件。小學語文學科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突出語文學科特點,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創造探究學習環境,感悟語文知識魅力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中,教師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在此基礎上還要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總結,從而體驗和感悟文本內容,認識到語文知識的魅力。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這節內容的教學中,組織開展美化環境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環境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大家有沒有好的方法和建議,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樣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實踐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以教授為主,由于語文教材中包含豐富的題材,如傳記、小說、文言文和散文等。教師只通過文字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語文教材內容,使學生參與興趣不高,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基于此,教師要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烏鴉喝水》這節內容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閱讀,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烏鴉喝到水,然后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思維更靈活,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是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扎實掌握語文知識,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積極思考,才能深入掌握文本內容,并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長期保持興趣,促進學生不斷地進步和提升。
參考文獻:
梁小玲.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