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摘 要:主要從小學三年級學生科學課堂筆記習慣的培養對策研究進行闡述說明。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可以使人的頭腦更加充實,探究可以使人更加明辨是非,做筆記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明確。因此學生在課堂當中做好的筆記就像老師一樣,可以隨時隨地地幫助學生,并且成為學生一生的財富。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筆記;培養研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做課堂筆記習慣的培養,大部分教師都會擔心課堂占據的時間的較多而導致耽誤課堂進度,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十分不利。小學科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并且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生活當中的科學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科學意識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學生課堂筆記記錄的原則
上課記筆記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注意力,更有助于課下復習,所以培養小學生上課記筆記的習慣非常重要。(1)老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課堂筆記本,筆記本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本子。(2)在課堂上,老師講到重要的知識點可以提示學生記在筆記本上。(3)鼓勵學生課下對課堂筆記進行完整補充,可以自己用彩筆添加圖案裝飾。(4)定期收交課堂筆記檢查,老師對課堂筆記進行批閱。(5)對記錄好的課堂筆記進行表揚,全班傳閱學習。學生記課堂筆記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老師必須長期提醒學生堅持記筆記。
二、小學三年級學生科學課堂筆記習慣的培養對策研究
(一)確定內容
在課堂筆記在記錄的過程中應當明確要記錄的是什么,一般要充分地掌握好四個方面:首先,應當將教師所講解的新知識與新內容清晰的記錄,對于之前所記錄過的就可以寫上記錄何處就可以;其次,應當充分記錄好自己缺少的內容,并且在筆記的記錄當中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再次,應當記錄好相對實用的內容,例如說自己在考試當中會出現的錯誤知識;最后,還應當記錄好有規律性的知識,例如怎樣分辨詞的語境、如何判斷同義詞的差別性等。不僅如此,還應當記錄與自己愛好相關,對自己學習幫助的內容,進而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舉例來說,“植物新生命的開始”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第一課。它的內容有三部分:(1)通過描述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小貓小狗出生方式,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了本單元的研究任務,即:綠色開花植物是從哪里來的?它們的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2)對不同種子外部形態特征的觀察和對種子里面有什么結構的推測。(3)布置種植鳳仙花的學習任務,提示學生做好種植準備。通過筆記的記錄對植物已有了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引發學生種植的欲望,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根據已有的認識對植物生長進行預測的意識和能力。
(二)抓住重點內容
想要實現對學生記筆記習慣的有效培養,就應當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當將教材的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探究的欲望,讓課堂充滿生活化的氣氛。舉例來說,在教學“溫度與水的變化”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平常在家都喝什么水?”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可以積極地進行探究,回答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說“燒的開水”,有的學生會說“礦泉水”,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指導:“同學們郊游的時候都會帶礦泉水,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制作礦泉水,現在有三個不同形狀以及大小不同的三瓶礦泉水瓶子,同學們把瓶子分別灌上水,并在瓶子當中貼上價簽。”學生在進行思考之后,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應當根據瓶子當中水的重量來決定價簽”,但是當中的哪個瓶子水多,哪個瓶子水少,這樣就會直接聯系到所要學習的知識“比較水的多少”的問題。因為該部分的內容是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所實現了,所以可以充分抓住學習的重點,明白筆記所記錄的內容,通過這樣的課堂設計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拉近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神秘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時應當加強對學生筆記記錄的培養,激發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主動做好自身的學習工作。身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少學生在慌忙中學習,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做筆記,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科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之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盛躍忠.陪著學生一起記科學筆記:小學科學課堂筆記記錄指導方法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52.
[2]宋成建.淺談小學三年級學生科學課堂筆記習慣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8(33):131.
[3]邊立茹,孟晶.天津市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對數學成績的影響[J].亞太教育,2016(1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