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摘 要:初中學段,數學課程難度加大,知識模塊化特點明顯,學生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強,很多教師往往設計大量的數學習題來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雖然通過大量的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但是卻給學生極大的學習壓力,針對不同的數學模塊,教師應該采用針對性的解題教學策略,圖形模塊中四邊形知識作為主要的內容,教師要以學生基礎為準,結合課程特點采用針對性教學策略,才能提升數學四邊形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探究初中數學四邊形教學的解題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四邊形教學;解題策略
前言
隨著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數學教學深度得以擴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學意義,初中數學課程內容范圍廣,體系化明顯,要系統的學習,需要整合數學資源,分析不同知識點的特點,然后針對化教學,解題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四邊形教學策略的運用,四邊形教學模塊是圖形知識的重點部分,也是學習其他圖形知識的基礎,應該重視教學策略的應用,以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為基礎,拓展學生空間思維,促使學生掌握圖形題目的解題要點。
1 初中數學四邊形解題教學中的問題
1.1對四邊形課程模塊的不重視
四邊形解題教學中,四邊形知識是學習其他圖形課程的基礎,包含了圖形知識的原理,也包含了一定的圖形課程的思想,只有透徹的理解四邊形知識,掌握扎實的基礎四邊形知識,才能學好數學圖形課程,但是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四邊形解題教學不夠重視,缺乏對四邊形解題教學全面認識,因此導致教學效果受到影響,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對四邊形知識理解只需要通過前期的滲透即可,就可以在后期解題過程中逐漸參透相關概念,并且可以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強化,殊不知缺失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無法進一步的分析四邊形相關概念。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自主訓練,缺乏教師引導下的學習,學生難以掌握學習四邊形知識的要點,因而無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2教學過程不夠完善
在初中數學四邊形題解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了解圖形模塊的重要性,但是對圖形題目的設計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很多教師所設計的四邊形題解活動不夠完善,缺乏引導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盲目性較大,教師未能進行科學的指導,直接影響了四邊形解題教學的效果。在初中四邊形解題教學的過程中,不是對四邊形知識進行沒有目的的探究和探索,而是要整合四邊形知識和解題技巧,依據學生思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解題活動的探索和分析,通過歸納和總結,形成系統認知,從逐步貫通四邊形知識的相關概念,最終達到熟練應用四邊形相關知識的目的,但是教學中,教師缺乏對教學過程的深刻理解,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教學的內涵,沒有進行教學反饋,就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缺乏了對四邊形知識的深刻探究,因而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
1.3教學方式單一
初中數學四邊形題解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樣教學方法,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實際四邊形解題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缺乏學習四邊形知識的興趣,降低了教學的質量[1]。四邊形解題教學本身就較為枯燥,同時也比較嚴謹,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注入趣味元素,提升課堂效果,因此教師要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更加直接的、形象的角度理解四邊形知識,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知識分析圖形,但是由于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多采用說教的方法,降低了數學四邊形題解教學的效果,也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進一步拓展,不利于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2 初中數學四邊形教學的解題策略
2.1應用數形結合思想
數形結合是常用的教學指導思想,對于教學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四邊形解題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有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而且要拓展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頗有難度,教師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解題教學,能夠通過數字和圖形的轉化解決問題。在初中四邊形解題教學中,圖形知識內容的涉及更加的全面化,難度增加,僅僅憑借圖形教學,學生難以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定量關系,教師可以運用圖形結合思想,在四邊形解題教學中滲透數字知識,通過兩者的貫通教學,讓學生掌握四邊形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雖然說圖形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空間想象力較弱,但對直觀的數字比較敏感,教師采用數形結合思想指導教學,不僅提升了四邊形解題教學的效果,而且還落實了差異化教學,考慮到了所有的學生,從而提升了整體的教學質量,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較為靈活,可以“以數助形” ,也可以“以形助數”,數和形實現了優勢的互補,促使數學問題更加地清晰明了[2]。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一課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指導學生梳理不同的定量關系,利用面積、距離和角度等幾何量處理問題,如問題設計如下:“如圖下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為36,對角線 AC,BD相交于點O,E是CD的中點,BD=12,則三角形DOE的周長是多少”,在這一題目中,可以從已知定量入手,因ABC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AB=DC、AD=BC、AB+AD=BC+DC,因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36,所以AB+AD=BC+DC=×36=18,因AC,BD相較于O點,E是CD的中點,所以OE是三角形BCD的中位線,可以推出OD=BD=×12=6,所以DE+OE=DC+BC=(DC+BC)=×18=9,故三角形DOE的周長為OD+DE+OE=15,通過圖形和相關已知定量的結合梳理出解題思路,在實際的解題教學中學生常常從題目入手,忽視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因而難以尋找到題目的突破點,在此道題目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綜合圖形和數量,從整體出發,解決四邊形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2.2 分析討論
四邊形題目往往具有極強的探究性,教師要可以引導學生深刻剖析題干、分析題目,并鼓勵學生進行深刻的分析和探究,從而促使學生在探討和分析中掌握四邊形的性質和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四邊形解題教學的有效性。在深度的四邊形題目時,也是對課程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把控,學生掌握了四邊形題目的核心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展學生的數學眼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度剖析、分析探討四邊形題目,在圖形教學中,四邊形課程內容作為學習其他圖形知識的基礎,教師多采用傳統解題教學法,并沒有深刻探究和討論,且由于學生對四邊形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夠充分,最終影響了數學四邊形解題教學效果[3]。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一課時,教師也可以設計難度適中的四邊形題目,鼓勵學生自主探討和分析,在交流和溝通促使學生發揮自身聰明才智,從而提升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如題目設計如下:“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CE平行BD,DE平行AC,若AC=4則四邊形CODE的周長”,在這一題目中,探討意義極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歸納和總結可能出現的可能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探討性,提升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認識,經過探討和分析,學生給出解題過程如下:因為CE平行BD,DE平行AC,所以,四邊形CODE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ABCD是矩形,AC=BD=4,0A=0C,0B=0D,所以,0D=0C=AC=2,所以,四邊形CODE是菱形,所以可以推出四邊形CODE的周長為:40C=4x2=8,學生可以自主比劃,自主分析,自主思考,思維不受限制,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空間思維的活力。
2.3 靈活運用轉化策略
在四邊形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有靈活的思維,要學會適時轉化,將四邊形題目轉化成更加簡單的問題,從更加直觀的角度分析數學題目,教師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轉化思維,并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轉化解題技巧的總結,可以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轉化思想,從而逐漸提升學生四邊形的解題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四邊形解題教學中指導學生應用轉化思維,促使學生將轉化解題方法加以總結和歸納,從而才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數學四邊形題目設計變化多端,同一個知識點,題型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需要靈活應對,應用轉化思維,打破常規,才能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應用轉化策略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課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轉化策略,指導學生將圖形題目轉化成其他題目,從而促使學生從特殊的角度理解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點,更直觀的尋找到題目的核心要點,如題目設計如下:“如圖,CD與BE互相垂直平分,AD垂直DB,角BDE=70,則角CAD等于多少?”,在這一題目中,教師可以應用轉化策略,從角的定量出發,進行計算,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認知。解題如下:因為CD與BE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四邊形BDEC是菱形,又因為AD垂直DB,角BDE=70°,所以角ADE=20°,角DEF=55°,所以角DAE=35度,可推出角CAD=70°。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四邊形知識模塊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該改變以往教學思維,不應該將重點放在知識的解析上,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和思維,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黃輝. 巧學活用,高效解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對策探討[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陳雨婷.轉化策略在小學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2):158.
[3]邵澤軍.探究初中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0(0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