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 陳震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的職教方針,鼓勵職業院校主要與企業對接,開展校企合作。在“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適應飛速發展的形勢,需要把握動態,深化改革,調整思路,提升“訂單培養”的質量和社會效益,因此,探索高職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校企合作;訂單培養;訂單虛擬班;實證研究
一、校企聯辦對接“訂單培養”政策依據
2020年遼寧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以“引校進企”、“引企駐校”、“校企一體”等方式,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協同育人,廣泛推進“訂單、定制、定向”培養模式;同年,遼寧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普通高等學校開放辦學 加強校際合作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為重點,以深度協同和全面合作為抓手,推動高校開門辦教育、開放辦教育,探索高校聯合、協作辦學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二、高職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信息工程學院“訂單班”為例
(一)校企聯辦對接“訂單培養”模式
信息工程學院與中軟國際于2014年開始合作成立創新人才基地,對軟件技術專業、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進行校企聯合培養。對校企共建班實施基于“雙員制”、培養“雙核心”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七協同”育人,即招生就業協同聯動、培養標準協同制訂、課程資源協同開發、課堂教學協同開展、師資隊伍協同培育、實訓基地協同建設,教科研項目聯合研究,有效地推進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校企合作班采用“1.5+1.5”的教學模式,即前3個學期在學校,第4學期,學生進入企業,采用OTO平臺按學生選Android/iOS/WEB/UI方向進行為期16周-18周真實項目研發實戰訓練;第5學期按專業方向實施專業選修課及畢業設計,第6學期上崗實習,實現零距離就業。
(二)校企合作“訂單虛擬班”模式
學院先后與海爾智家、初心網絡、北京啟明星辰等7家公司組建7個訂單班,訂單總人數291人,訂單比例達33.84%。除中軟訂單班外,其余6家訂單班學生以專業為引領,分散在不同班級的同專業學生組成虛擬訂單班,這種訂單班形式組建靈活,不打破原來的班級建制,也不受人數的限制,在組織教學、實訓實習及專業實踐期間,匯集在一起,完成訂單班的教育教學任務。訂單培養虛擬班在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同時,建立學生就業“保障網”,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訂單企業派技術專家分別與我院教研室主任磋商、研究、制定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學院的專業培養特色。
(三)網絡安全卓越技能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分別與北京神州數碼云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中安國發信息技術研究院及大連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企業合作,組建信息安全和移動應用開發卓越班。卓越技能人才培養的特色是實施校企“雙導師制”,全面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卓越班按照10-15人班型,在所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軟件技術專業擇優遴選組建,實行三學期學制。卓越技能人才培養是在緊密的校企合作環境下對在校有潛質的優秀學生在已有培養計劃基礎上的職業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其關注焦點是項目實施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和在項目中職業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優秀走向卓越,實現高質量就業。
(四)校企共建,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與大連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2014年開始開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校企共建聯合培養,讓行業、企業參與我院軟件技術專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了校企雙主體育人、雙導師交互訓教、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施。電子信息專業群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ABC)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產業轉型為契機,與區域各兄弟院校、企業,共同助力ABC人才體系建設,加快數據智能人才培養,為遼寧經濟智能化升級貢獻力量。
三、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實踐成果
(一)“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創新實施了“321分段”“6季9節點”現代學徒制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程序菜鳥(學生)→初級開發人員(學徒)→高級開發人員(準員工)→專家級顧問(員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路徑,三個學年校企交互訓教、雙導師互滲培養,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工匠精神與職業素養、創新能力與職業能力有機融合,發揮合作企業所屬集團優勢,在畢業季實現“企業多崗提供,學企雙向選擇”就業模式,提高學生就業滿意度,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二)開展卓越技能人才培養。信息安全卓越班、移動應用開發卓越班、智能產品設計卓越班、VR虛擬現實技術卓越班、大數據技術卓越班師生對區域中小微企業開展企業信息安全測評、軟件項目測試及橫向項目開發等社會服務,提升學生的工程項目能力及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對在技能大賽、科研項目、社會服務取得成果的學生給予獎勵,并鼓勵合作企業對優秀的學生推薦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三)中軟訂單班實施基于“雙員制”、培養“雙核心”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七協同”育人,即招生就業協同聯動、培養標準協同制訂、課程資源協同開發、課堂教學協同開展、師資隊伍協同培育、實訓基地協同建設,教科研項目聯合研究,有效地推進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學生畢業即就業,實現零距離就業。
(四)“訂單培養”虛擬班成果顯著。2020年,信息工程學院先后與海爾智家、大連中軟、初心網絡、北京啟明星辰、沈陽六翼螺、遼寧向日葵、沈陽金冉科技等7家公司組建7個訂單班,訂單總人數291人,訂單比例達33.84%,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訂單培養”改革與實踐證明,職業教育和產業必須精準對接,學校和企業一定要深度合作。校企共建“訂單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的課程體系以及產學一體、工學交替的育人模式,人才培養改革效果凸顯,通過校企深化合作、共同努力、加強交流,共同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簡介:
沈瑩(1969.1—),女,漢族,黑龍江鶴崗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教授
陳震(1976.2—),男,漢族,遼寧遼陽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講師
本文系2020-2021年度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立項課題(第LZY20364項)高職校企聯辦對接“訂單培養”模式實證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