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蕊
摘 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圖書館服務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大學出現了智慧圖書館。借助信息技術和設備,高校智慧圖書館能夠實現圖書服務的智力更新、聚類、共享和網絡化。高校智慧圖書館全面開展的時候,在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和運營中,應注意技術、設備和人員的協調。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讀者服務模式;思考
智慧圖書館作為現代圖書館,更加注重空間應用與智能建筑的巧妙融合,強調館藏文化的智能化表現,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讀者服務創新,展現人文主義。伴隨著人機交互和數據兼容性的發展,為智慧圖書館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并完成了基于海量電子數據的交互式圖書館服務。因此,極有必要對智慧圖書館建設和讀者服務創新進行研究。
一、智慧圖書館定義
在當今社會,針對智慧圖書館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的概念。然而綜合國內外的相應研究可以發現,就技術而言,智慧圖書館需要充分利用物聯網等通信技術,將其視為推動自身發展的核心技術,有效應用萬物互聯的智能化模式,使圖書館的各個模塊在構建過程中能夠協調運作。在智慧圖書館構建過程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通過物聯網來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加完善的集成智慧服務;通過優化服務最大化地實現高效便民,使圖書館最終集眾所長,創建創新型發展模式。從本質上進行分析,智慧圖書館在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各類信息化通信技術,賦予自身智能化特點,使人們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優質的交互體驗。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智慧圖書館屬于更為優質化的圖書館發展模式。因此,可以將智慧圖書館定義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諸多創新型技術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未來新型圖書館發展模式。智慧圖書館對于圖書館的物理空間進行綜合性整理,將實際空間與虛擬空間進行全方位連接,以此使資源的整合性得以大幅度提升,使以人為本的智能化服務模式在圖書館構建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實現。
二、智慧圖書館背景下讀者服務機制的構建
從智慧圖書館的定義來看,所謂智慧圖書館主要指的是打破傳統的以圖書為中心的模式,而不是建立資源中心的概念,突出信息服務的屬性特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圖書館的信息水平不斷提高,讀者的閱讀需求得到了深入滿足。智慧圖書館及其讀者服務機制打破了傳統圖書館服務和管理框架,是一種具有全新功能的知識服務模式。該機制或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讀者置中。智慧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圖書信息資源,共享圖書資源,分析讀者需求,建立個性化圖書資源。在這些服務中,智慧圖書館以實物形式依靠圖書館,重點挖掘和整合圖書網絡資源,形成了在線和離線兩頁的圖書館閱讀服務模式。一般來說,智慧圖書館與傳統模式下的圖書館相比,在圖書資源的內容、價值和質量方面具有較高的服務價值,其基礎是后者的基本功能。簡而言之,智慧圖書館是一個新時代的智能服務過程,借助網絡、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感官、物聯網等技術形式,以讀者為中心,立足于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智慧圖書館建設讀者服務模式的創新策略
3.1不斷完善智慧圖書館的制度體系
制度標準化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后備力量,也是保障圖書館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在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優化的過程中,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完善制度體系。一方面是強化內部管理制度,明確各項職責,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并完成工作,落實相關管理責任,減少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推動實現高效服務;另一方面是確立保護讀者隱私的制度,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讀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借書登記過程中的姓名、性別以及聯系方式等信息,還會根據讀者的借閱習慣來分析讀者的閱讀喜好,閱讀需求等特征,以便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讀者的隱私信息受到保護,因此,確立相關隱私保護制度十分重要。此外,還要在涉及讀者信息的系統內設置防火墻,防止不法分子盜取讀者信息。
3.2書籍精準智能推送
自2018年1月1日實施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圖書館法》)以來,突出了圖書館的公共和服務單元特點,指出了現階段圖書館發展的方向。結合先進技術完成智能化建設是必要的。因此可以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突出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價值。此外,《圖書館法》指出,我們應結合信息時代的數據技術,確保提供準確的服務,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有效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關于現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目前讀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對于讀者來說,圖書館收藏很多,所以他們無法準確地找到滿足閱讀需求所需的資源。比如,我們圖書館現在是一個國家二級圖書館,有12個功能空間,如借閱室、兒童閱覽室和古籍地方文獻空間。目前有108,000本書、18,306份裝訂的報紙和15,000本電子書籍。面對如此大量的藏書,讀者很難迅速找到自己借的書。因此不難看出,智慧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應該與“Internet Plus”相結合,實現準確的圖書檢索,然后在智慧圖書館背景下實現讀者創新服務。
3.3樹立立體化智慧服務思維
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群體十分廣泛,閱讀需求的跨度也很大,因此,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應樹立立體化服務的理念,根據讀者呈現出來的需求趨勢,豐富自身的讀者服務形式。當前圖書館讀者的學習需求和科普需求較迫切,成為新時期讀者的典型特征,為了滿足讀者的新需求,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智能終端的服務優勢和移動網絡技術優勢,為讀者提供即時化和碎片化知識服務。圖書館要轉變傳統的讀者服務理念,積極提供線上體驗閱讀與下載等服務,也可以利用智能化設備,如利用智能機器人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等服務。讀者體驗是影響讀者服務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新時期圖書館讀者服務應區別以往單一、缺乏互動的服務形式,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為讀者建設一個能夠立體化、形象化展示資源的平臺,并提供虛擬書架、圖書定位等多項智慧化服務
3.4館員隊伍建設
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有效開展依賴于智能化、集約化的管理,需要富有創造性的“智慧館員”隊伍。圖書館應立足于本館實際,整合現有業務部門,打破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部門合作。智慧服務團隊應該由具有一定相關專業學科背景知識并經過圖書館學專業培訓,既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高效化的知識和信息服務,又能引導和培養讀者信息素養能力的館員組成。基于此,館員自身要切實加強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學習,積極拓展信息化、數據挖掘與分析等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數據素養、技術素養。此外,圖書館管理層要牢固樹立智慧化服務的發展意識,加強重點服務學科方向的相關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完善智慧服務崗位制度和人員考核體系,優化館員隊伍的專業結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慧圖書館背景下,讀者服務模式的發展方向為個性化、智能化以及全面化,讀者服務模式優化在圖書館整體發展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由本文分析可知,智慧圖書館建設讀者服務模式的創新策略包括:構建讀者服務技術部門、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提高圖書管理員的整體素質、構建智慧云服務系統、引進豐富的外部書籍資源。
參考文獻:
[1]雍雅麗.智慧圖書館建設與讀者服務創新[J].中國民族博覽,2021(02):204-206.
[2]宋一兵.智慧圖書館體系框架與建設研究[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3(04):88-92.
[3]哈萬芬.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智慧圖書館建設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10):152-153.
[4]白靜,孫熠,王云.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下的讀者服務創新探究[J].新西部,2019(24):108+81.
[5]黃陽.智慧圖書館建設背景下讀者服務模式思考[J].傳媒論壇,2019,2(0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