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輝 袁怡佳 陸佳亮 邵凌翾 吉宏俊 夏萌 高曉楠

摘 ?要:能夠培養符合企業定位的適需人才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期待,校企合作也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上海交通大學-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借鑒法國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企業參與辦學”,在基礎通識階段就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文章將具體闡述如何在此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校企實踐工作,并調研探討學生對其的體會感想,為我國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實施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提供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校企合作;法國工程師教育;基礎通識階段;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9-0021-04
Abstract: It's highly expected that suitable talents can be cultivated by our higher education for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y using for reference 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in France, the SJTU-Paris Tech Eli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PEIT)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companies in preparatory cycle.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how SPEIT and enterprises collaborate in preparatory education, and survey students' feelings about it. This can be considered as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our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ench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eparatory cycle; practice
一、背景介紹
法國工程師培養體系創建于19世紀拿破侖時代,定位為實用性的通才教育(formation generalist pragmatique)[1],經過工程師學校的培養,學生普遍具備四個明顯的優勢:理論基礎好、抽象思維能力強;知識面廣、思維開放;工作態度認真,操作、運作能力強(Operationel),能夠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對周圍環境適應性強,能夠很好地融入新的團體。要達到如此高的培養目標,校企緊密合作、深度融合是它的重要法寶。
在國家要求高等教育要更加強調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更加注重全球視野開放辦學的大背景下,由上海交通大學與法國四所頂尖的工程師學校聯合創建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借鑒法國工程師培養校企緊密合作、深度融合的培養法寶,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面,經過了近九年的探索,創立了“基礎通識階段+工程師專業階段”的培養體系,在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同時具有國際視野的工程人才方面,形成了創新的經驗積累。特別是在基礎通識階段,堅持“寬基礎、重實踐”的教學模式,通過開展校企合作,使基礎理論課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探索和嘗試,本文將詳細介紹和探討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在基礎通識階段開展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成效和反饋研究。
二、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設計
交大巴黎高科學院不但與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保持著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更在成立伊始,秉承法國工程師學校的傳統,成立了會員制的企業俱樂部,創始成員作為學院最高決策方之一,與學校共同制定學生的培養計劃、建立課程體系、開發科研項目等,還直接參與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分專業的工程師階段和基礎通識階段。對于基礎通識階段的學生來說,重要目的是學習理論知識,夯實數理基礎,交大巴黎高科學院主要借鑒法國的預科模式,采用數理大平臺教育模式:所有學生除了思想政治、人文語言類課程外,只上數學計算機和物理化學兩類大課,加強學生數、理、化、計算機、信息等基礎學科的學習。把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相關聯,是法國工程師教育的重要特征,使學生構建起全面完整的基礎知識結構并具備各種工程實踐能力,因此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在學生大學生活伊始,與企業合作伙伴一同在基礎階段通過開辟企業課堂和實踐活動,并引入企業評價,企業是學院培養學生重要的第二課堂。
一是學生走出去。設置認知實習、企業參觀實習及其他一些不定期的活動與項目,比如企業開放日、科創交流、企業學生社團等,讓學生走出傳統教學課堂,走出校園,走進企業第二課堂,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知曉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感受現代企業的文化氛圍并在學院與企業協同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積累實際經驗,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對學生思考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和定位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二是企業引進來。交大巴黎高科學院創設了“工程師文化課”作為企業溝通交流平臺,是基礎通識階段學生了解企業的重要窗口之一。企業通過工程師文化課開設系列主題講座,邀請不同企業展示其企業文化和科技發展趨勢,分享企業發展歷程和工程師成長歷程等,通過與企業專家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增加學生對專業/行業的認知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邀請企業設立科創項目和科創基金,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落地性良好的小項目,激發他們學習和創新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