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詩琪
◆摘? 要:當前英語教學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先進教學設備的輔助下,課堂教學模式由以往老師為中心的傳道授業解惑式,轉為學生主動活躍運用式。PPP教學模式貼切地呼應著前者,急需注入新的靈魂。本文探討PPP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從本人真實的模擬教學入手,展示其可取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教學方法理論,提出一些改進想法。
◆關鍵詞:英語語法;PPP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法
1引言
在我國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大環境中,英語語法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更是學生英語成績提升的關鍵因素。初中階段,閱讀、寫作等能力要求增加,系統的英語語法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習者使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和掌握語言文化的能力。在語法教學中,PPP教學模式雖然傳統,但其條理清晰易于把握教學節奏,仍可被廣泛使用。而且作為英語老師在此模式下,有極大的創新空間去結合高效有趣新穎的方法來教學,安排貼切主題的任務活動,跳脫出以往枯燥乏味的語法課堂,讓學生高效地掌握并運用新知識。
2PPP教學模式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其指導意義
PPP教學模式分別代表“講授”(Presentation) 、“練習”(Practice) 、“輸出”(Production)。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往通常是由老師直接將語法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接受理解,進行操練輸出,概括來說就是學完再做。在我國通常采用大班化教學,課堂時間有限,所以PPP模式無疑是高效的。但在越來越重視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情況下,教師更青睞任務型教學法、全身反應法等新穎的教學方法,PPP教學法更多限制了當代孩子的創造力。而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我們處于PPP教學框架之下,同時我們也正搭配新穎的教學法進行靈活變通。
采用PPP教學模式進行語法授課對我而言有以下三點指導意義:
2.1提供具體詳實的教學框架。語法講解到題目練習,最后學生可以在聽說讀寫等活動中靈活運用知識,三步走策略扎實明確。
2.2這一模式完全能夠體現交際性語言教學的特點, 特別是在輸出階段, 如果設計出有效引導交際的語言任務, PPP模式完全可以將交際法、任務法融入其中, 實現自然過渡。游戲、角色扮演等活動中,學生成為主導者,發揮主動創造性。
2.3實現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和進度的可控性。第二、三環節可以明顯檢測教學效果,通過學生個人的表現情況判斷該知識點掌握情況。
3理論指導下的模擬教學設計
模擬教學采用的教材是《新概念英語2》,以教授初二學生現在完成時(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這一語法為例,按照PPP教學模式,將教學分為三個步驟。
3.1“講授”(Presentation)環節,以教師講解語法規則為主,結合演繹法和歸納法。
(1)導入部分的設計,先讓學生觀察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型,再歸納出其結構,然后采用演繹法結合例子直接講解三個部分——定義用法、基本結構和時間標志詞。
(2)講解動詞的過去分詞變形規則,類比動詞的過去式,借此復習舊的知識,通過口訣“直、去、雙、改”展開講解。動詞過去分詞的不規則變形與原形、過去式結合起來,列出歸納的五種類型,總結規則有助學生記憶復習。
3.2“練習”(Practice)環節。在PPT上列出練習題,針對現在完成時這一結構進行練習。課堂的主要角色變為學生,老師則作為引導者和推動者。第一道題帶領學生一起解答,老師做出一個解題示范。然后再請同學做出解答并解釋。程度不同的學生都需要展示機會,由此可見本堂課語法的基本掌握情況。
3.3“產出”(Production)環節。Larsen-Freeman區分grammar和grammaring,提倡將語法知識轉化為能夠準確得體應用的語法技能。也就是說,語法最終應該是供學習者使用的,實現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所以經過枯燥的理論環節和題目練習,必要地在最后一環節開展實際的應用活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進行口語輸出。根據任務型教學法真實性原則,履行任務的情景以及具體活動應盡量貼近真實生活。這一環節的設計來源于“你有我沒有”中文游戲,按就近原則四人為一組,每個學生有原始分五分。每人用現在完成時說出做過的一件事,如果沒有做過或經歷過別人說的事情,就會被扣一分。得分最高的學生會得到獎勵,并且作為優勝者將展示他們豐富多彩的經歷,培養學生在大眾面前勇敢表達的能力。在學生分組進行游戲的過程中,老師走進學生適當給予指導,也可參與其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4模擬教學反思
經過文獻的查閱和模擬教學展示反饋,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4.1除了教材中的課文和錄音資料外, 教師的課堂話語也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途徑之一。無論是口頭進行語法操練, 還是布置語法任務或呈現某語法結構的情境運用, 在課堂上教師都應盡量用英語。雖然學生在一開始會難以適應專業的語法名詞,老師會擔心課堂知識的吸收效果,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全中文教學,只有多聽多磨練才能改善此類情況。起初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闡釋,然后用中文翻譯。一段時間后學生會對這些詞匯有印象,久而久之會習慣英文的理解。同時英文語法講解對老師也有一定要求,老師應當加強自身全英文教學能力,給學生帶來自然的英文學習環境。
4.2PPP教學模式需結合其他理論進行改進。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直觀地就可以看出講授環節還是局限在PPP模式中,“嚴格”地遵循了老師講授為主的原則,單純地引導學生集體回答一些學過的知識點,缺少創新和互動。
4.2.1Jeremy Harmer提出了語言學習的三個要素——投入 (Engage) 、學習 (Study) 和運用 (Activate) 。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 設計了三種不同的課型——直線型(ESA) 、反彈型(EAS (A) )和雜拼型 (EAASASEA (etc) ) 。PPP與直線型課堂類似, 在初級階段用來教授簡單的語言極為有效,到了中級或高級學習階段, 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有執行的必要了。首先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我的教學對象而言,現在完成時是一個新的語法點,我認為不完全適用反彈型,直接利用自身的理解進行運用,錯誤率會增加,打擊自信心,但在“講授”環節可以借鑒EASA模型。比如找相關音樂作為一個導入,先讓學生投入課堂。將歌詞中現在完成時進行挖空,單靠聽力來完成填空。結合文本中的句型結構,由學生自己歸納出現在完成時基本結構。音樂歌詞挖空——題目練習——游戲,這樣每個環節學生參與度都會增加,而且課堂氣氛也可以在嚴肅活躍之間調節,有助于學生集中精力。
4.2.2結合任務型教學法,讓任務貫穿在“講授”環節。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自己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些語法點獲得成就感。比如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過去分詞的類型。羅列一些常用動詞,將其過去式、過去分詞在PPT上打亂呈現,同桌一組將其與原型配對,然后觀察每一組的形式有何相同之處,歸納出AAA、AAB型等。學生在歸納中,自然而然學到了單詞變形,實現了邊做邊學。之后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歸納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分類框架。
5結論
本文從一個教學新手的角度進行闡述,教學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教學對象、目標然后對癥下藥。初中語法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確保學生對新語法點理解透徹并能靈活解題,這是基本。PPP模式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點,教師可以從容地把握課堂傳授知識,從中國學生的角度來看也習慣這種模式。但是教學并不局限于此,PPP模式并不意味著填鴨式的古板教學,作為一個基本教學框架, 它可以靈活地根據各類具體教學方法的需要而變化。我們一直追求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不斷借鑒和創新,在薄弱的聽力與口語板塊給學生更多自主發揮空間,不局限他們的想法,鼓勵學生表達自我。
參考文獻
[1]馮東俊.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原則與方法之我見[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 2021,40(04):76-78.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9.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8-20.
[4]李娜.PPP語言教學模式再審視[J]. 教學研究, 2013,36(03):41-43+124.
[5]王紅勇. PPP與ESA教學理論對比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8,5(23):301-302.
[6]Larsen-Freeman,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M]. Nel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
[7]王初明.外語學習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靜態語言知識如何適配到動態內容?[J]. 現代外語, 2020,43(05):593-600.
[8]田九勝, 何廣鏗. 語法教學的理論與原則[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 2010,12(04):3-9.
[9]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2nd edition)[M]. Pearson Longman ELT, 200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