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新的生物課程標準以生物核心素養為宗旨,突出了生物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地位。本文從積極運用宏觀理解、善于運用探究活動、引用信息技術和巧妙運用情境四個方面分析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發展核心素養是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公民素質的必要條件,而生物核心素養是生物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充分詮釋了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應該怎樣培養人的重要問題。因此,廣大高中生物教師要有科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理念,結合學習實際情況,推動生物教學策略的創新,使核心素養得到有效落實和滲透,從而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學實效的同時不斷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靈活運用宏觀認識
宏觀認識是生物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首先要對生物教材進行系統梳理,然后將其拆分成單元教學內容,待教學基礎的每一部分完成后再進行整合,展開整體性的宏觀知識教學。要以科學的生物學理論體系為基礎,徹底改變零散、混亂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多層次、多視角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對整個生物學科有宏觀、整體上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從不同維度展開對問題的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生命的物質變化與能量變化”、“細胞的生命歷程”以發展的觀點深化對生命的變化、延續和發展的認識。也可以基于生命延續的同時介紹遺傳物質的傳遞規律和變異特點,進而深化對生命進化的整體認知。具體做法就是首先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和整體上的認識,并試著用自己的能力進行簡單的梳理和總結,讓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的同時學習知識編排的框架和體系,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整合知識框架的概括能力,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對宏觀知識體系有很好地理解。
二、用好探究活動
面對高中生物課程,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是最能體現生物科學性的部分。探究活動則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所以,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不應再是老師教學生手把手操作的模式,而應該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動手實驗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真正的獨立動手實驗能力,在成敗過程中培養毅力和積極學習的品質,最終才能夠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目的。
例如,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是生物教學中非常基礎的實驗,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實際操作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實驗。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學生回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掌握的顯微鏡操作方法。另一方面,細胞觀察也是高中生物實驗課的第一課,該實驗的開展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操作感受細胞的神奇的形態特點,對細胞研究留下深刻印象,不斷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教學的興趣。在實際的實驗探究活動中,筆者將班上所有的學生按順序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每個相應的小組根據教材中相關實驗探究問題獨立進行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匯總和整合,對實驗結論進行概括和記錄,從而對質壁分離的現象及原因進行深刻地理解,形成良好的合作和探索能力。
三、引用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學習和運用好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的板書教育相比,直觀、多維的信息技術不僅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課程中,教師要真正踐行“從學生做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運用現代技術,通過PPT和視頻技術,對學生產生視覺和感官刺激,讓學生對生命科學產生好奇心,學生感興趣后會自發地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比如,在《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學中,改變以往語言講解、板書書寫的教學方式,根據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基本特點,收集現實生活中與生長素有關的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開發相應的課件,如“植物頂端優勢”、“無子番茄做番茄醬”“誘導扦插枝條生根”的視頻或動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科學理論的實用價值。同時通過新情境的問題如宇宙中枝條的根莖的生長情況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這種條件變化導致植物的生長現象,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情景創設的巧妙運用
填鴨式教學違背了生物學教學的初衷,違背了培養生物核心素養的理念。通過生物現象的場景創設,可以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上,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專注于生物話題,又能讓學生自發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嘗試解決與生物相關的現象,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生物課程的教學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結合學生面臨的實際生活情境和社會情境,使教材教學成為生動直觀的生活情境。
比如,在《細胞膜—系統的邊界》內容的教學中,筆者用各國的邊界線對細胞膜進行比擬,有效實現了生活化教學場景的創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生動地了解細胞膜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具體來說,我們所說的細胞膜可以看作是兩國的地理分界線,邊界線是隔離和維護彼此的國土,細胞膜也將細胞質與外界隔離。與書本上的專業理論相比,這種講解無疑更直觀、更清晰,學生更容易了解生物細胞的魅力,激發對生物學的興趣。因此,它自然會珍愛生命、愛護自然,從而落實了生物學的核心素養。
總之,開展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是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關鍵。因此,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師都要徹底擺脫落后的思想觀念的束縛,把握全新的教育目標、理念和要求,結合生物學科基本特性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進行探索,讓靈活運用宏觀認識、用好探究活動、引用信息技術、情景創設的巧妙運用等策略得以實施,從而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和優化,以促進核心素養的實施和滲透,增強教學實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新,張君.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74-75.
[2]陳佳佳.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啟示[J].中學生物教學,2017(09):19-21.
[3]林海燕,嚴曉松.高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7(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