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校逐步建立起個性發展、自主發展為主題的核心素養體系。班級作為學校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所學校管理成效的好壞與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因其對象的特殊性備受關注。小學班主任要積極探索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小學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教學;班級管理
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來進行班級管理。
一、轉變管理觀念,注重全面發展
在目前的小學班級管理當中,班級管理缺乏活力,過分注重學生智育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不符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為此,班主任老師應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基礎,樹立全新的教育目標,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管理活動。小學生們有其共同性,如表現欲強,渴望得到表揚;也有其差異性,有些學生,成績優異,有些學生,成績成長空間大,班主任能否做到不以成績論英雄;有些學生規規矩矩,有些學生調皮好動,班主任能否做到一視同仁;有些學生家長尊敬老師,重視家庭教育,有些家長性格急躁,不善溝通,班主任能否平等愛待他們的孩子。這些都對小學班級管理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發展的眼光,為全體學生發展努力。另一方面,我國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展的人,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不少學校迫于升學壓力,狠抓學習成績,導致德智體美發展不協調。班主任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追求,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為目標。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很強,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榜樣。班主任不應帶著偏見看待學生。高年級階段迫于升學壓力,班主任難免把學習成績放在首位,但心中不能只有學習成績,更不能根據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班主任應從每個學生的優點出發,給予鼓勵。
二、公平激勵學生,杜絕差別對待
在小學管理管理當中,公平性原則在學生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每一名學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關注,希望被平等對待,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向師性、可塑性、依賴性,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班主任做出的處理方式有失公平時,學生就會對班主任產生疑惑、不信任甚至排斥,這樣不僅會影響班主任在學生當中的威信,同時也不利于激勵的有效應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班主任教師要正確的把公平原則貫穿到激勵實踐中。首先,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留心觀察對其深入了解都會發現學生的長處,在根據每名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激勵,做到一視同仁,杜絕差別對待。其次,在進行競爭激勵和獎懲激勵的應用過程中,給學生們設立平等的競爭機會,號召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而在實施獎勵或懲罰時也要做到不偏不向,并允許學生監督檢查,同時在學生提出疑問時要及時給予解答。這樣做不僅能在學生當中樹立良好威信,同時也更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產生不錯的激勵效果,也能夠更好地幫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科學制定班規,合理實施懲戒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班規對于規范學生的行為,以及教師的班級管理有著極大的幫助。在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教師要科學地制定班規,才能更好地實施教育懲戒。首先,教師制定班規要民主化。教師制定班規時要讓學生和家長參與進來共同制定班規。在開始制定時,可以由教師和學生提出相關的條款,然后在班上進行協商和投票表決,對班規的具體規定進行修改和確定。同時在完成班規的制定后,可以在相關條款的后面注明是誰提出的。學生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規,也會更加守則。其次,教師制定班規要科學化。班規要科學化,一是要合理合法。在制定班規時,學生提出的條款和建議可能存在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不合情理、力度不當等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對此進行調控,對學生進行解釋說明,對不恰當的條款進行剔除或者修改。二是要以教育性為原則。制定班規的目的是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即使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也是為了讓學生改過遷善。所以制定班規時要注意不能將懲戒作為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教育學生的手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最后,教師制定班規要保持更新。班規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進行修改和更新,以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滿足教育教學以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四、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以優化班級管理
學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針對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和學生普遍存在的自我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通過宣傳和教育,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將它內化為自己的認識,指導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是班級自我管理的前提。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組織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比例:“我與班級共成長”的主題班會、“班級榮我榮,班級衰我恥”的教育活動。每學期帶領學生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地進行研學活動,增進學生主人翁意識,爭做自己的“小主人。”注重班級文化建設,讓每一面墻都說話。通過黑板報,宣傳欄等方式,宣傳班級公約,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通過網絡,視頻等多樣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優秀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實現核心素養下的高效班級管理。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管理觀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要公平激勵學生,杜絕差別對待,更要科學制定班規,合理實施懲戒,在增強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同時優化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孫艷增.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創新[J].新課程導學,2021,(08):23-24.
[2]郭黎.創新教育理念,優化班級管理[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