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全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學校與家長對學生的體育成績以及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通過體育與健康教學,可以明確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觀念。并且,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一定的運動量,而體育與健康教學則能夠有效改善學生體質。但目前,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缺乏一定的“運動自覺”意識,給體育與健康教學帶來了困難,也不利于體育理念的滲透。
關鍵詞:高中體育;運動自覺;構建策略
隨著各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高中體育教學也不再是簡單的帶領學生運動,而是需要在教學中滲透體育理念,強化學生的體育精神,并且培養學生的“運動自覺”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從而達到促進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故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構建學生的“運動自覺”意識,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身到體育運動當中。
1建立“運動自覺”意識的必要性
“運動自覺”意識并不能做到直接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和體育能力,但“運動自覺”意識的構建對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學業壓力過大,課余時間太少,部分學生除了在體育課程和學校組織的運動會上,幾乎沒有時間來進行運動。這不僅影響到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水平,也影響到了體育運動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使得學生缺少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運動的體驗,將體育運動當成了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從而極大程度的降低了學生在體育運動當中所能獲得的樂趣。其次,由于缺少“運動自覺”的意識,部分學生并沒有給體育運動留出一定時間的觀念,而是將課余時間花費在了其余的事情上,更是影響了學生的體育水平,長此以往,也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在高中的體育健康課程當中,促進學生“運動自覺”觀念的養成是十分有必要的。
2建立“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構建策略
2.1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學生“運動自覺”意識
學生在體育健康教育以及體育運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偏好。教師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也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此來更好地通過學生的興趣愛好來促進學生“運動自覺”意識的構建和養成。在《啟動積極的運動方程式》一章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萌發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喜歡上體育運動,能夠在課余時間中做到積極主動的進行運動健身活動。所以,在這一章節的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奧運會比賽視頻的集錦,并且將運動健兒的精彩表現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來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體育活動,也可以詢問學生喜歡觀看的體育比賽。在了解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偏好之后,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切入點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的比賽視頻等等。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體育運動,并且能夠從中總結出一定的運動技巧。所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并且利用課余時間觀看相應的視頻。比如,學生A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乒乓球,教師則可以為學生A推薦乒乓球的相應教學視頻,并且要求學生A在觀看過教學視頻后寫下心得體會,根據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偏好來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創造良好課堂氛圍,提升學生“運動自覺”意識
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當中,部分學生出于對學習成績的重視容易出現分心的情況,沒有學習到教師所講授的體育知識,也影響了其他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學習。而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課堂氛圍營造也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配合。在《體育文化知多少》一章內容的講解當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到體育知識,提升學生的“運動自覺”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講述體育文化中的趣事。比如,在講述到有關于奧運會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享馬拉松的由來,讓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堅忍不拔的體育精神。教師也可以通過分享我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故事來激勵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體育與健康課堂當中,只有教師分享相關的故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來搜尋自己所喜歡的運動員的故事,而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要求根據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行分組,并且在小組內進行相關的活動。比如,教師在得知學生B和學生C都對羽毛球運動感興趣,則可以引導學生B和學生C結成體育運動小組,定期的進行羽毛球練習、觀看羽毛球的相關教學視頻。學生通過小組一起進行相應的體育運動練習,培養相應的體育習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中的參與程度。
2.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運動自覺”意識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體系方面,教師可以從兩方面來入手。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征詢學生的意見,建立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體系,綜合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上的聽課效果、課外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來對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學習進行評價。在《全力以赴保健康》一章的講解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對健康的理解和認知來給學生適當的提升評價分數,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比如什么食物對健康沒有幫助等問題。其次,教師也可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如實對自己的表現作出評價。由于班級人數和教師精力的問題,教師不可能清楚所有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所以,學生對自己在體育運動以及體育健康教學中的評價至關重要,能夠幫助教師更為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能并不能注意到自己的動作是否標準,也可能會給體育與健康的最終評價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同一體育興趣小組中的成員互相之間進行體育與健康學習情況的評價。
結束語
“運動自覺”意識的構建和培養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目標,需要學校對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支持,教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而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對體育健康的學習來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及時對學生的體育活動做出評價,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運動,在潛移默化間進一步健全學生的“運動自覺”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學蘭.高中體育教學中健康運動意識的培養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8):26.
[2]蘆江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