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軍
摘要:所謂的教學活動,應該定位于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并非是過去那種一節課教師占用整個課堂時間,苦口婆心,多次重復,力爭學生將自己所講授的知識,讓學生全部掌握,這種教法是得不償失。時下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衡量一堂課師生合作學習的最基本的標準。因此,各地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從教師的教法方面,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潛心研究,大膽創新,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實現各級下達的教育質量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教學手段;高效課堂
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知識,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有興趣進行探究活動,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獲取有用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歸納、總結初中英語教學一些點滴,與老師們分享與交流。
一、掌握學科特點,融入教學理念
英語學科作為一種語言的交際,與其它的物理、化學等學科不同的,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夠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得到促進,單從英語的單詞來講,單詞量較大,有關時態與語法較多,事關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教師要引導、督促學生用大量的時間去讀、去寫、去聽,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提高學生的聽、寫、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感,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與學生一道去學習英語知識,通過教師的示范與引領,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知識的方法,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從而讓學生能夠自發去學習,主動去學習,把學習英語知識當著一種樂趣,誘發學生去學習。
英語教師要有比較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同時,還需具備其它學科的知識,比如:語言學方面的知識、漢語方面的知識,以及英語專業知識等;同時,英語教師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英語課堂教學技能,掌握英語教學方法,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規律,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通過自己的教學組織活動的開展,體現出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選擇適宜教法,提高學習興趣
英語教師要著力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讓學生運用語法去學習英語知識。英語語法是英語學科的重要知識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法重在揭示出語言的內在規律,真正掌握語法,達到能夠靈活運用的境地,就能夠讓學生正確使用語言,可想而知,學生掌握語言的知識及運用,學習英語知識,就少走彎路,找到捷徑的路子。英語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要選取恰當的時機,給學生補講語法知識,創設良好的語境,讓學生能夠把語法融于情境中,去揣摩,去分析,去閱讀有關英語內容,學生就能夠容易理解英語所表述的意思;同時,教師在選取英語材料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學生自身實際,選取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去理解,去感悟,去推敲;多種方法的合理運用,學生感興趣,不感到枯燥無味,真正體現出新課程下學生樂學。
三、引導學生學法,提高學生能力
識記與死記是有著本質的區別,過去那種要求學生一字不漏背誦,學生毫無興趣,記了后面,忘記了前面,學生頗感苦言;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識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就英語單詞的識記,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準確發音,學生把發音搞準了,識記單詞就走好了第一步,具體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對照音標去試讀單詞,采用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去讀單詞,讓學生能夠做到讀時應該連讀、失去爆破和變音,以及不吞掉尾音;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注意單詞的形狀,即單詞的字母組成,對于組成的字母比較少的單詞,機械去識記較為理想,對于組成字母較多的單詞,要根據字母的情況分成記憶塊,寓意一定事物或情節,幫助學生去理解性記憶;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弄懂單詞的意思,采用漢字的意思對應起來強化學生的記憶,但是一個單詞的意思并非是一種意義,在不同的環境中有著不同的意思,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去識別;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準確認識到單詞的用法。單詞的用法是與單詞的意思聯系在一塊的,比如一些名詞可以做主語、賓語,單詞可以做謂語,學生只有把單詞的分清,才能準確去分析與理解、運用。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單詞進行有效變化,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規律,在識記時就能夠集中記憶,便于準確理解單詞。
四、精心組織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英語教學首要的前提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中使用英語對話時至關重要的,激發了學生用英語對話的興趣,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使用英語,讓學生感覺到英語說話的愉悅心情。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話題的選取上,要讓學生感覺到是比較熟悉的話題,學生能夠對這個話題暢所欲言,避免了學生不知曉,無話可言的狀況。比如教師組織學生用英語講演賽,用英語看圖說話,用英語表演活動,唱英語歌等形式,能夠較好地讓學生把單詞的音與形有機聯系起來,從而較好避免了學生不敢用英語對話的尷尬局面,讓學生把英語學科的學習成為自己的興趣平臺。
五、組織課外活動,提高綜合素質
英語教師要有效組織學生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前,要精心策劃,預設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做到有步驟,有計劃,防止一盤閃沙;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在活動中,易出現的情況,有一個事先思考與準備,通過活動的開展,及讓學生能夠在愉悅的心情去參加課外活動,又要讓學生在感受到活動的歡悅氣氛中,獲取英語知識,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英語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是組織者與倡導者,在角色中扮演的是一個導演,整個學習活動應該讓學生去主演,必要時,教師共同參與活動,通過互動交流,師生感情得到有效增進,教師潛移默化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同時,英語教師要經常性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善于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達到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風采。
參考文獻:
[1]淺議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大觀周刊》2010年 第37期;李玲
[2]淺議初中英語高效教學策略;《新課程(中學) 》2018年05期;劉亞琴
[3]淺析初中英語教學策略與方法;《海外英語》2012年 第16期;呂曉靜
[4]淺析初中英語教學策略;《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7年12期;周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