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瑞 陳露瑩
摘要:隨著《課標》的出臺,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正逐漸走進教師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正逐步滲透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廣大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結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幾點培養高中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對原有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整合形成的,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是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的重要體現。在我們日常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我們教師應當注重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建構高效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一、進行概念教學,建構生命觀念意識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概念教學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引領學生深入學習與理解生物學的知識與規律,提升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每一個單元教學活動時,應該圍繞核心概念展開,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與相應的教學策略,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學知識,不僅要向學生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事實例子作為概念的支撐,還要幫助學生通過對事實例子的抽象和提煉,建立生物學概念,最終建構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概念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呈現出幾種學習生物概念的基本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比喻擬人的方法來講解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的過程,將每一位學生比喻成一個“氨基酸”,學生的左手和右手分別代表“氨基和羧基”,頭部代表可變的R基,體現了氨基酸的不同之處,每個同學的腿部都一樣,代表H,讓學生們手拉手結合模擬形成“蛋白質”。在模擬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中形成的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以及蛋白質分子量的計算方法,進而理解氨基酸和肽鏈構成了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結構的多樣性又決定了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從而形成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的概念,進而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二、利用模型建構,培養科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天性,布置制作生物模型的任務,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把握相關概念,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形象地理解生物學知識。例如教師在講授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T2噬菌體的結構模型等時,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模型建構任務,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建構相關模型,這樣可以更直觀地幫助學形成模型與建構的科學思維。
在模型建構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或動手實驗,自主歸納,運用已有知識技術進行推理與模擬實驗,化繁為簡、探索本質,學生的親身體驗及深入的思考與感悟,促進了學生在理解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并獲得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
三、借助生物實驗,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可以借助實驗活動探究生命的規律和生物學現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物實驗,開展相應的探究活動,樹立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小組合作精神,通過實驗探究,發現生物學相關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生物科學發展史上孟德爾的實驗活動向學生講解遺傳定律。通過豌豆雜交實驗,傳授給學生相關的人工授粉知識。豌豆是一種兩性花植物,可以自花傳粉、閉花授粉。通常會情況下,豌豆的人工授粉主要包括去雄、人工授粉和套袋三個步驟。通過實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上面講述了兩性花植物的人工授粉方式,那么針對單性花植物,應該怎樣人工授粉呢? 通過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生物知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開展探究,解決相應的問題。另外,生物教師應當打破傳統實驗活動的限制,從選材,到思路,到方法,到場地等,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在生活中,在校園和自然環境中,開展生物實驗探究活動。
四、強化社會責任,培養合格人才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那么什么樣的人才算有用 的人才呢,筆者認為,有責任意識,能夠擔當社會責任,同時嚴守科研道德的,才是合格的人才。可以說,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科學合理的使用,能造福人類和社會,如果不能科學合理的使用,勢必帶來不好的影響。
例如,克隆技術或者基因工程,在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通過進行克隆和基因重組,很多技術難題都可以解決,但是如果沒有科學道德,而濫用技術,勢必會帶來災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辯論賽,探討生物技術的倫理性與安全性問題,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強化責任意識,也應該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鐘南山院士永遠走在人民前面,勇于逆行的擔當,都值得學生追捧和學習。青年學子的肩上都必須有一份為祖國擔當的重任,生物課堂也必須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
五、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必須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生物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以最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和祖國需要的有用人才。培養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做好細節工作,從日常教學做起,切實介入新課程理念,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出科學優化,注重科學精神、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卜麗君.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實踐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2]張歡.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20.
[3]藍柳金.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