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嬌
【摘 要】中高考是處在中學階段學生的重大人生考驗,需要以積極的心態加以應對,教師的考前心理輔導對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備考心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深入探析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內容的基礎上,研究了開展心理輔導實踐的具體方式,并闡明了實踐過程的相關注意事項,以期為教師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中高考;心理輔導;實踐;焦慮心理
中考與高考是現階段我國中學生所面臨的重大人生考驗,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發揮出自身實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堅實依靠,有基于此,輔導者應對學生的考前心理狀態進行全面且細致的把握,除了必備的心理輔導技術及方法之外,還應明晰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其真實需求,應用針對性的方式對其負面心理狀況予以疏導,讓學生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這一重要的人生挑戰。
一、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的內容
(一)情緒輔導
中高考之前,許多學生會出現考前焦慮的情況。學生的情緒會對其認知功能產生重要影響,良好的情緒會讓學習行為更加高效,負面情緒則使學生無法集中自身注意力,致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有基于此,情緒輔導應是考前心理輔導的首要內容,具體而言,可分為下述內容:其一為明晰學生負面情緒的類型,由此確定其所引發的學習障礙或問題;其二為引導學生正視考前焦慮,應認識到焦慮情緒的負面影響,同時促使學生以平常心對待焦慮,抑制焦慮情緒的擴大化;其三為教授學生情緒調整的科學方法,如合理宣泄、運動放松、轉移注意力等,并指導其在考前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從而為高效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認知輔導
學生在中高考之前會出現一些負面認知情況,如過分擔憂考試過程或是結果,無法接受自己考試失敗的結果,認為自己考不好會愧對父母與老師等;在學習與考試過程中形成對自己的負面認知,認為別人都比自己復習得好,自己的成績肯定考不上理想學校等。有基于此,需要對學生進行考前認知輔導,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此類消極認知對復習與考試的影響,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其消除這部分消極認知,形成對自己實力的正面認知,杜絕片面化、絕對化地看待自己。
(三)自信堅韌輔導
中高考需要學生克服一系列來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壓力,注定是一次較為艱辛的征程,學生應具備自信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堅韌的性格品質。為此,輔導老師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開展相關工作:一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定位,考試目標定得過高,努力無法實現則極易挫傷信心,引發負面情緒,而合理的考試目標會與努力形成相互聯動的作用,利于學生自信的構筑;二是教會學生一些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方法,多想想事情好的一面,切實感受到自己經過努力后的進步與成就感,同時培養自己攻堅克難的堅韌精神,執著于自己的目標,為這一目標傾盡全力。
(四)復習方法輔導
考前時間亦十分寶貴,對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還應包括讓其在短時期內提升復習效率方面的內容。審視引起學生考前焦慮的諸因素可以看到,復習效率不高、復習方法不當等是其誘因,故而,需要在考前心理輔導的內容中重視這方面的工作。第一,指導學生做好復習規劃,明確復習的階段性目標以及相關內容;第二,將復習目標進一步量化;第三,嚴格執行既定的復習計劃,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第四,復習應有所側重,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能夠顯著提升學習效益的環節上。
(五)考中應對輔導
考試過程中會出現各類情況,如若事先沒有做好相應準備,學生情緒會受到較大影響,故而考前心理輔導的內容還應包括考中應對方面。首先,注重對學生的答題策略輔導;其次,通過情景模擬等方式訓練學生對考試過程中緊張情緒的應對能力;再次,引導學生在考前一天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最后,對學生考試過程中不同科目之間的心理調整進行輔導,告誡學生“考完一科放一科,全力以赴下一科”,堅決做到不讓已考完科目影響到未考科目。
(六)親子關系輔導
家長也是影響到學生考前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家長過高的期望或是與孩子缺乏溝通等均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催生其負面情緒,造成焦慮。因而,教師進行考前心理輔導時,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改變其不合理的期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向家長們講述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們與孩子親和交流,助力孩子備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輔導,引導其理解父母,主動溝通,及時化解親子間存在的矛盾。
二、中高考學生考前心理輔導的實踐方式
(一)故事講述
對中高考學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需要講求一定的策略,實踐方式的選擇應緊扣學生心理特點,能夠切實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其深刻地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內容。因此,可以采用故事講述的方式,來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或是心理波動,故事的顯著特點在于其鮮明的情境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利于其將相關體悟實現正向遷移,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具體到實踐層面,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寓言、典故、名人等故事的講述,用故事講述代替極易令學生感到枯燥的說教,以此形成對自身的合理認知,平復好自身心態。
(二)成功案例
榜樣學習是人據以調整優化自身行為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輔導中高考畢業班的長期實踐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案例,可以從中選出具有代表性成功案例,向學生講述,讓其明白自身心理波動的普遍性,降低其焦慮感。具體而言,成功案例的選擇要以備考心路的普適性為導向,能夠切實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堅定自身的信念投入到考前復習中去。以備考初期部分學生存在的“現在努力來不來得及”憂慮為例,輔導教師可以選擇往屆學生中有類似情況的學長、學姐作為講述對象,通過分析他們調整心理狀態的過程及技巧,激發學生的信心。
(三)圖片視頻
圖片視頻為媒介的心理輔導方式即指以直觀呈現的手段緊抓學生注意力,通過多維感官形象刺激,使其在內容感知的過程中轉變自身的負面情緒。較之于單純的文字或語言說教,圖片視頻能夠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巨大的震撼,使其受到視頻積極內容的感召,強化自信意識。圖片的選擇應務求帶給學生視覺沖擊,并具有較深層次的啟發意味;視頻的選擇方式則較為多樣,既可以是完整的勵志電影整片播放,也可以截取與輔導主題相關的片段內容整合為集錦。浸潤在震撼的畫面與充滿激勵的語言之中,學生的奮斗意識會被喚醒,堅信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