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芳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強,傳統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改革的同時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當下教育目標已不再是只局限于分數的提升,人們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越來越重視。而近年來,合作學習成為人們對教育的關注點。這種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時,也為學生合作意識、綜合能力的培養做了鋪墊。而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合作學習也慢慢成為主流。本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策略研究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發展漸趨成熟的階段,在此階段,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但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不足。例如,教師課堂規劃不完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等問題。而小學數學又是培養學生團結意識、合作精神的一門學科。所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走進小學數學課堂也是必要的。另外,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各司其職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掌握與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在使學生對知識準確理解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自我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此外,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把握了新形式的教學方法,對提升教師自我能力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一、開展數學學習小組,規避負面合作
開展數學學習小組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教材的知識加以掌握。首先在分組時,教師需秉持組內組外都“均衡”的原則進行分調。例如,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一組,第二名和倒數第二名一組。教師做到“宏觀調控”,以優帶劣的形式進行分配。盡可能達到各小組間的實力均衡,避免因分配不均而產生班級矛盾。
此外,以優帶劣并不代表基礎差的學生就可以不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就是組內成員集體思考,最后實現理解知識的目標。所以應避免組內部分成員不思考,這樣的小組合作就失去了本身合作的意義。組內成員應各司其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參與,讓每名小組成員都有話可說。充分展示小組合作的優勢,使小組內的每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鍛煉與培養,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
二、保證組內討論時間,提高合作效率
小學數學學習小組的展開固然是好的,在規避負面合作的同時教師應保障學生組內的討論時間。部分教師將小組學習浮于表面,將學生小組討論時間進行壓縮,使得學生討論時間不充分,達不到小組合作的預期效果,甚至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課堂上,教師需按照課堂的實際情況來定制教學規劃,切實保障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自我思考和集體討論的時間。確保最后學生有時間發言和情景演示。例如,教授小學數學新人教版《雞兔同籠》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出假設,假設雞有幾只,兔子有幾只。然后給足時間讓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之后教師也要留出時間,將講臺交給學習小組,學習小組說出自己的結論和思考過程。這樣的集思廣益,使得學生對于《雞兔同籠》這節課程有著深刻的印象,使每一名學生對《雞兔同籠》的問題都更加清晰。
三、優化小組點評,增強學生積極性
保證小組合作的效率之后,教師的作用再次顯現出來。在學生合作探討之后,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點評模式,將傳統對個人的點評轉化為對小組的集體點評。及時考慮小組的整體性,一改之前因個人競爭產生的個人評價模式,將小組整體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利用科學合理的評價,形成“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新格局。學生在此格局下受到了激勵,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升,學生自我肯定度也將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內部進行小組命名。例如,第一組可以叫“超越隊”,第二組叫“夢想星之隊”,以此類推。教師還可以采用加分制度,并設立小組間的獎懲機制等。例如,一個問題2分或者3分,每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答對加相應的分數,答錯不扣分。最后,分數最多的組有某些福利獎勵,分數最少的組負責一天的值日或者其他小懲罰。利用這種競爭的獎懲機制,課堂氛圍得到活躍,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并且課上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得到顯著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新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升級更新。以傳統教學模式的“成績中心論”為基礎,將部分重點側重于團隊合作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和團隊交流。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合作小組的優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強化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是進一步對小學數學知識系統性的了解和掌握,進而要轉變學生不獨立思考、討論時無話可說等觀念。
參考文獻:
[1] 李樹仙.新時期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018):42.
[2] 王永花.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東西南北,2020(6).
[3] 洪小倩.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028):164.
[4] 楊佃龍.小學數學課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