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為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不斷深化,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思路受阻,如果單純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很容易讓一些思維比較固化的學生進一步失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導致其數學學習興趣下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鍛煉,使學生具備問題場景下的自主研討能力,這對于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具有極大意義。全等三角形判定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本文將以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策略為研究中心,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自主探究能力;三角形全等判定;教學策略
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相應的數學基礎知識,同時也要逐漸形成相應的數學探究思維。數學并不是固化知識的簡單記憶,想要學好數學必須具備靈活的數學思維,在這一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以自身為主體,使課堂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相關知識應主要以自我探究形式來獲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起到相應的引導作用,在構建相應的課堂場景下,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分析和交流討論,通過自我思考來理解相關問題,并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為進一步研究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策略,本文將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一、問題情境教學
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主探究的形式來獲取知識,首先就要明確課堂的教學情境。傳統教學情境下,學生的思路受到教師的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跟隨教師的思想內容來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這種情況下不能達到較好的自主探究目的,因此一定要構建問題型課堂,以相應的問題場景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舉例來講,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斷一課時,應先讓學生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基礎定義,因此在問題場景構建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思考復刻同樣的三角形在現實生活中有怎樣的意義,在哪些區域可以見到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應用。通過這樣的問題場景,來使學生進一步進行全等三角形定義的探究。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來讓學生根據其中某一條來對相關要求下的三角形進行繪制,這也能夠起到相應的自主探究目的。
二、合作交流型課堂
獨立的自主思考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自主探究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激發組內每一位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通過教師給出的合作討論內容,來讓學生充分進行相應的思考交流,這樣不僅能夠起到較好的自主探究作用,而且也能夠讓組內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到相應的思考活動之中。舉例來講,教師可以提供幾組可能能夠證明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的相關元素,這其中包括三角形三條邊相等為全等三角形、三組角相等則全等、三角形兩組角及其對應邊相等則全等以及三角形兩組邊及其對應的一組角相等則全等。讓學生充分去探討上述元素中哪些能夠證明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在給定好相應的交流探究元素后,絕大多數小組展開了熱烈討論,并針對上述相關元素自行動手繪圖研究,組內各成員均進行相應的獨立思考,同時與他人觀點進行交流,保障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引導學生研究
不論是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還是給定相應元素,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在完成上述內容后,都應以教師引導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整理和明確相應的學習成果,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可能會得出較多正確結論,但在過程中也會存在相應的疑問和錯誤思維,完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討論后,一定要采取相應的匯報形式,讓學生將相應的思維想法以組內匯報的形式呈現于課堂之上,教師要針對各組研討所得結論進行分析和指導,對于正確的內容要予以確認和鼓勵,而對于有誤的結論則要與學生深入探討,分析錯誤的本質,讓學生了解錯在何處。在三角形全等判斷的條件上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正確判定條件,明確三邊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角邊角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邊角邊相等的三角形全等以及角角邊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除此之外,學生可能還存在一些有誤的思維,針對這些思維就要進行實踐舉證證明其錯誤性,保證所有學生最后都認可正確結論。
四、結語
本文以三角形全等判定為例,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明確了相應的教學方式,希望對未來相應數學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風琪.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研究[J].科普童話,2020(23).
[2] 洪雷.初中數學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07):121.
[3] 曹連防.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數學,2020(8).
[4] 劉云峰,朱敏.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