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摘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誦讀,則是更高要求的閱讀。通過經典誦讀,可以讓學生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專注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目前小學語文課堂的誦讀普及率不高,需要廣大師生行動起來,認識到經典誦讀的優點,廣泛開展經典誦讀。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能讓小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入其中感受美,享受美,傳承美。教師要重視經典誦讀,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誦讀經典,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一、打造經典誦讀的環境
(一)打造人文校園
學生一天內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校園是他們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因此打造人文氣息濃烈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浸染在經典文化氛圍里,對提升學生誦讀經典興趣有著重要意義。首先,學校的建筑,如大門、教學樓走廊、宣傳欄、教師黑板報等可以張貼一些當地歷史名人、經典詩詞名句;其次,學校圖書館可以增加一些經典書籍,作為獎勵可以免費供給學生閱讀;再次,學校適當地安排誦讀經典的比賽,鍛煉學生的誦讀能力,表彰表現優異的學生,在行動層面推動學生積極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最后,學校要抓校風校訓建設,讓學生從小感受這種文化氛圍,在精神層面號召學生誦讀經典,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烘托家庭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家長、教師的行為是他們最主要的成長方式,在培養孩子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家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家長的行為,積極給家長推薦經典誦讀書籍,建議家長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進行經典誦讀,布置家庭環境,購買一些文房四寶、典藏書籍,讓學生在古香書色的環境中學習一些傳統文化技能,如毛筆書法、茶藝等。另外,相熟的家長還可以組織起來,進行周末的經典誦讀家庭聚會,既加深了學生的友誼,又讓他們沉浸在經典誦讀氛圍里提升自身素養。
二、經典誦讀的資源
(一)緊扣教材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是經過相關專家多次討論、嚴格審核后編訂的,語文教材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遴選內容、合理編排而成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在教材中收錄了很多的經典詩篇,而且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年齡特點,這些經典詩篇都比較簡單,但卻又意境深遠,如《靜夜思》《塞下曲》《送孟浩然之廣陵》短短四句,簡單易讀,學生在誦讀的時候,通過詩詞的聲調、節奏很容易就能品味其中的情感。
(二)依托教材拓展
在教材基礎上,語文教師還要注意進行拓展。經典誦讀的拓展要注意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開始誦讀,如一年級的孩子增加《弟子規》的誦讀,到了中年級的時候,可以增加《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到了高年級的時候,《成語接龍》《詩經》等就可以進入誦讀的范圍內了。當然,如果教師無法把握怎樣增加誦讀素材,可以去參照其他版本的教材,如北師大版、粵教版等等,看看這些版本教材中收錄的經典詩詞名句,可以直接拿來讓學生進行誦讀。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現階段很多中小學課堂中都能已經配備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這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之處。因此教師可以將經典中的具體事例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能有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經典中的知識內化于心。
比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望洞庭》《詠柳》等景物描寫的古詩文時,在備課過程中,我可以找出一些相應的人物圖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了解詩人當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四、組織經典誦讀相關活動
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最重要的途徑是通過實踐。在實踐中,學生可以直接將積累到的經典誦讀文化背誦下來或者表演出來,這樣更能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教師也應當以鼓勵為主,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比如,在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時,我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作者的其他古詩,通過古詩的對比,了解作者寫詩的心境,或者我可以每周定期舉辦詩詞交流活動,這樣學生可以針對某個古詩抒發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
五、結語
總而言之,經典作為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的主要方式,對語文課堂的形式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應當在正確理解經典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巧妙設計課堂,培養學生對經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經典作品,這樣才能將經典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錢菊香.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名師在線,2021(0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