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宜洛 曾遙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了,在提倡改革創新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創新。戲劇教學法就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是通過讓同學們扮演各種角色將教學內容戲劇化的一種參與式教學法,是符合現代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本文主要通過探討戲劇教學法在小學心理教學課堂上是如何運用的,為小學心理老師提出一些可行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育戲劇;小學教學;心理健康
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信息都容易在人群中擴散開來,由于小學中高年級段的學生心智不是很成熟,還不能完全的去判斷一些復雜事物的對錯,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所以對學生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目前,部分青少年由于心理不健康,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得抑郁癥的人很多,甚至嚴重到產生輕生的念頭。學會處理這些不良情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充滿挑戰的生活,所以生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很有必要。
一、戲劇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在一些歐美國家,戲劇化教學已經司空見慣。通過將戲劇教學法和一些戲劇元素相結合應用到文化教學或社會活動中,讓學習對象在戲劇表演中達到學習的目的和目標,領悟戲劇所表達的寓意,在戲劇實踐中交流、學習,這大概就是戲劇教學的真正意義。一些歐美國家很早就意識到戲劇的重要性,戲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早已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去了,然而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很多教師、家長都意識到了戲劇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都支持這種教學法,相信會在國內迎來一個鼎盛時期。
二、戲劇化教學法在小學心理教學中的運用
(一)戲劇與興趣同在,加深學生的印象
眾所周知,戲劇是通過各種角色扮演和情景假設來進行學習的,它并不是單純的表演和學習表演技巧,而是讓學生們在表演中領悟到戲劇所傳遞的正確意義。同時,戲劇教學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學員參與,相比起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戲劇教學更能吸引學生們的興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就可以通過運用這種方式來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由于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撫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對孩子百般疼愛、百依百順,導致很多孩子養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習慣。為了幫助孩子們改掉這一習慣,認識到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就可以設計關于互相包容和分享的情景劇。在設計過程中,老師可以多設計幾個場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比如踢足球時,不小心踢到同學不說對不起;班級活動時,把自己喜歡吃的一個人偷偷吃掉等現象,讓學生們通過各種角色的扮演學會處理各種問題。情景設計大概就是這樣,通過角色扮演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
(二)戲劇化教學能促進學生心智的成長
對于成年人來講,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大腦發育的完善,心智會越來越成熟,人格會變得健全,整個人也會變得成熟穩重。但這些都是經歷、學習、大腦發育等帶給他們的,并不是生來具備的能力。對于小學中高年級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力,但是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和大腦尚未完全發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很容易被媒體、同伴等中的錯誤觀念誤導。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是非常重要的,而戲劇化教學法是參與和知識一體化的教學法,通過這種教學法能培養學生六大能力。
1.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能夠大膽地說;
2.培養學生肢體協調能力,能夠在舞臺靈活自如表演;
3.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比如想象力、創造力、協調能力、表演能力等;
4.培養學生基本禮貌禮儀,學會尊重他人;
5.提高學生社交能力,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6.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陶冶學生情操。
以上六點就是戲劇化教學帶給學生們最主要的積極影響,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多運用戲劇化教育法,除了能吸引學生們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性以外,戲劇化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促進學生們心智的成長,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結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只是傳授學生們知識和技巧,還應該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對學生們進行恰當地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們能夠全面的發展。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并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實質,我們要不斷地為教育創新改革,而教育戲劇化就是其中的一種,要時刻認識到這種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及帶給學生們的積極影響,我們要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進,讓其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夏穎新.教育戲劇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64-65.
[2]馮墨女.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0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