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也越來越重視中職教育。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主體,更要相應社會的需求,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此本人對中職教育培養學生的素養的必要性以及在中職教學當中培養學生人文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教育;人文素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繁榮,對于各種各樣的人才有著強烈的需求,中職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中職教育的身邊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思維、文化水平、人文素養都處于發展階段、這要求中職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只有這樣學生在畢業之后才能夠在社會的工作當中,取得一定的競爭優勢。
一、中職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的,自身的文化水平、人文素養、價值觀念還未完全形成,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這就要求在中職教育當中,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更高的人文素養,尤其是道德品質。中職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挖掘人的素養的素材,注重學生的個人修養、健全人格的培養,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確保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當中,能夠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中職教學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一)在基礎課中滲透人文教育
中職教育的生源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的學生,中職教育通常只有兩到三年,不僅僅要學習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學習技術知識,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過程當中,作為教師要將人文教育融入基礎學科的教學當中,讓學生感受人文教育的熏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語文是中職教育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深入的挖掘中職業語文教材的內容,結合教材當中的素材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熏陶和培養。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對于孝道、友誼、愛國都有著獨特的認知。中職語文的素材當中,不僅有古詩詞、現代散文還有現代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教育內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此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加強人文教育在專業課程當中的融入
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局限在基礎課程當中,還可以和學生的專業學科進,有效地融合,實現學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充分的結合學校的專業課程,挖掘專業課程當中的人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職業精神,對于工科類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學習工匠精神,使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行業,只要認真努力,都可以做到極致,實現自我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對于體育類的中職學校,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運動員的視頻,在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當中,無論訓練多么辛苦、競爭多么激烈,都要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秉承奧林匹克精神,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爭光。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將人文素養融入各種活動中
中職學校的學生和高等院校的學生相比,學習能力較差,學習習慣也不好,對于純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十分的喜愛,傳統的一板一眼的理論學習可能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各種各樣的活動能夠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為此,在中職學校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開展教學。比如,演講比賽、情景劇都是學生十分喜愛的活動,教師就可以結合語文教學當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情景演繹或者開展演講,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使學生更加了解人文素養的內容,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積極帶領學生來到社區,體驗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看望孤寡老人,深入社區走訪居民,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工作,感受社區工作的意義加強學生對工作的認識。對于畢業班的學生會說,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來到實習單位,開展頂崗實習,對崗位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感受實習崗位使命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加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此可見,中職院校教學當中開展人的素養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學生的健全,人格、道德品質、人文修養、職業觀念的培養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中職院校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各種活動,開展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笑寒.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教書育人,2006(11).
[2]楊靜靜.論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06).
[3]申蕊.淺談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科普童話,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