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宜溥
摘要:小學數學具有知識抽象難理解、內容結構嚴謹較枯燥的特點。而在小學數學課堂存在課堂教學方式單一、知識傳授趣味性低等現象,使得小學生不容易保持對數學知識的專注,產生數學學習興趣。隨著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越來越受到課堂教學的重視,將游戲化教學廣泛地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為小學數學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提供了方向。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滲透策略
引言:
數學是比較抽象難懂的科目,對于小學生而言,把游戲融入數學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但是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游戲化教學的發展。因此,本文對于小學數學在游戲化教學中的改進策略進行探究,設計出更為合適的游戲化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促進游戲化教學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在游戲化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隨意使用教學游戲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學游戲時,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游戲,由于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很多教師直接復制別人設計的游戲或者把一種游戲運用到不同的教學中去。甚至有些小學數學教師認為沒有設計教學游戲的必要,對于游戲環節的設計隨心情而來,只是將教學游戲當成打發時間的工具。
其次,小學數學教師隨意使用教學游戲還體現在教師沒有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很多教師在教學游戲的實施過程中選擇在旁邊觀看,只負責講述規則,忽視了教師本身在課堂中參與游戲的重要性,導致教學游戲在實施中缺少主心骨,學生也容易因出現錯誤而產生抵觸心理,從而使教學游戲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效果。
(二)教學游戲類型單一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有限,教學游戲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的發展。然而,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經常重復使用同一個游戲,游戲對學生是有一定吸引力,但是重復多次使用學生就會失去新鮮感,產生反感情緒。比如小學生經常玩“對口令”游戲,開始時學生還有新鮮感,但是隨著教師運用次數的增加,學生逐漸對這個游戲喪失興趣。由此可見,教師使用的教學游戲類型單一,缺乏創新。
(三)沒有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
數學是一門嚴謹、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游戲要掌握某種數學知識或鍛煉數學思維能力。據觀察發現,部分教師設置的教學游戲沒有體現數學學科嚴謹、邏輯性強的特點,比如,在一個語文公開課上,小學語文教師設置“角色互換”的教學游戲,某位數學教師覺得效果不錯,就在數學課上進行實施。教師沒有把數學學科的特點融入到游戲中去,使得游戲只是成為了小學生娛樂的方式,沒有把游戲當做教學的一部分,不能體現實際的價值與意義。
二、小學數學在游戲化教學中的改進策略
(一)鼓勵師生共同參與
游戲化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各異,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善于觀察,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實施游戲化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及時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予其鼓勵,幫助其樹立信心。只有學生真正發自內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游戲化教學才有價值和意義。教師可以在教學游戲實施之后,可以讓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反饋,談一下或者寫下來自己參與教學游戲之后的感受和建議,教師要認真傾聽并采納可行的建議。
(二)教學游戲類型多樣化
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游戲方式,讓學生有不同的體驗,讓學生保持新鮮感。例如,在學習乘法口訣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數青蛙”的接龍游戲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熟練記憶乘法口訣,正確把握相鄰兩句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系。由教師進行示范,再由學生按照教師的順序繼續往下數。教師: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學生1: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學生2: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以此類推,數到9只青蛙的時候,從頭開始。通過這種游戲化教學方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以充滿童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得到鍛煉。
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讓學生鞏固乘法口訣,上課前教師和學生都動手制作1-9的卡片各兩張,小學數學教師也參與游戲,從教師開始,依次從自己的卡片中按先后順序抽取兩張,比如先抽一張6展示給大家,再抽一張3,學生需要在5秒內說出“三六十八”,然后學號為18的同學要站起來接著抽取卡片,這樣依次接龍讓學生去鞏固乘法口訣,通過這種游戲化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
游戲化教學的出發點是為教學服務,因此,數學教學游戲應當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是比較嚴謹、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而且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游戲時,應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體現數學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認識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置教學游戲“同學超市”。在實施教學游戲之前,教師應準備寫下各種商品名稱及單價的卡片,將學生分成賣家和買家兩部分,并分成不同的小組,隨后由教師出題,比如今天媽媽要做番茄炒雞蛋,現在需要你幫媽媽買她需要的商品等問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購買,使學生認真地投入其中。通過此游戲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在計算價格、給別人找零錢的時候也體會到了數學的嚴謹性。同時,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人民幣,也明白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結語:
游戲在小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教育的發展,寓教于樂的思想也逐漸被大家認同。游戲化教學是將游戲與教育結合起來,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適當的運用游戲化教學,并改進其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促進教學游戲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郜漢卿.基于游戲化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進策略[J].新課程(上),2019(09):69.
[2]黃金金.基于游戲化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進策略探究[J].讀寫算,2019(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