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瑞宇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等也在不斷地改變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低效化現象,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化現象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歷,淺談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化現象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低效化現象 ?有效對策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它是思維和語言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為其他學科積累了良好的語文知識和語言基礎。并且小學階段是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學習興趣養成的關鍵時期。而且隨著部編版教材的改革,“大語文時代”已然到來,對于不努力學習語文、不能長期閱讀積累的學生,語文將成為最容易拉分的學科。因此,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化的原因
(一)學生層面: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認知不足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同時自制力還不夠強,意志力較差,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反觀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學習,寫是每個學生必需完成的訓練目標,若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基礎知識儲備量少,在學習高年級語文知識時,就會因為缺乏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換言之,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語文課程的重要性就得不到有效的體現。
(二)教師層面:課堂過于循規蹈矩,缺乏靈活的教學手段,缺乏創新
新課改倡導以構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大部分教師都在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力求創新活潑,但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仍拘泥于老師講授,學生傾聽,課后作業,作業講評這幾個單調枯燥乏味的環節。或者是在教學活動中,同時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如探究式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但這恰恰是教師對教材的內容理解不夠深入,重點目標把握不準,教學重點不突出,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反饋不夠重視,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不到改善。
(三)其他層面:本末倒置,重形式,輕實質,有活動沒體驗
隨著現代教育媒體的發展,改變了“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單調,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與工具。但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過多追求多媒體效果,難以體現教學的重難點、忽視了師生課堂的交流與互動,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缺乏參與體驗的機會,個性和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實現不了教學活動的價值最大化。所以說,語文課堂上的創新形式,也要把握開展的尺度,應把教學內容完美融入其中,而不能僅僅是金玉其外。
二、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化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興趣導向,開啟學生語文認知
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興趣與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幫助學生提高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必須對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基礎有一定了解,分析學生的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同時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其次,在教學活動中多采取情境教學。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中,獲得他們 “熟悉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蛘吒鶕虒W目標的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圖片動畫和視頻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展現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逐漸引導他們學會觀察、表達、交流等能力,激發他們探索語文學習的興趣,最大可能讓他們認識到,語文是生活的外延。最后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創設探究式課堂,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細節,捕捉學生優點,并給予及時的評價,教師只有利用評價誘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把握學生認知特點,發展其思維,通過趣味課堂、趣味游戲等手段,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趣味性及重要性。
(二)教師教學手段靈活,創設趣味課堂,趣味語文
小學各年級的語文教學對孩子的培養重點各有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如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字詞教學,可以采用打電話、當小老師等形式進行教學。如果是高年級學生,可把學習任務游戲化,小組形式,利用比賽活動,讓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興趣。在語文課堂上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還可以成為小老師,帶領其他同學們學習;或者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可以給完成作業情況好的同學發小紅花,集齊十朵免一次作業等手段,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點燃了學生的興趣之火,能在課堂上輕松、快樂地學習。
(三)語文教學不拘泥于課堂之上,銜接好課堂和學生日常生活,延伸語文學習的外延,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課堂上的聽說讀寫。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去應用語文,讓語文為他們的生活爭光添彩。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比如讓學生寫一篇觀察春天的文章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周末去遠足觀察春天,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用文字描述出來,在課堂上展開探討?;蛘咴谡n后開展一些活動,比如主題成語接龍,原創詩歌評選等,讓學生在玩耍中感受語文的有趣和神奇。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通過日積月累的閱讀,不僅提高了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拓寬了對世界的認知,在今后的學習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三、結語
語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由淺入深、螺旋式逐步提高的過程。語文課程肩負著傳播知識、育人心智的重任,提高課堂效率,解決低效化現象,刻不容緩,同時語文課程時一門肩負著傳播知識、育人心智的學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和實踐,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打造學生喜愛的語文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