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
摘要:繪本藏有高超的“視覺技藝”及文學魅力。教師遵循兒童心理及年齡特征,擁有正確、科學的審美教育理念,基于繪本中美術元素及文字內容,拆解繪本中圖畫、媒材的奧秘,為幼兒審美、表達和創造提供支架。從繪本內容體裁、創作風格中出發,提高對繪本的解讀能力,實行有效的審美教育方法,創造具有審美教育特點的閱讀環境,才能有效推動和提升幼兒的“閱讀力”發展。
關鍵詞:繪本閱讀;美術元素;審美
一、正確、科學的審美教育理念,有效推動“閱讀力”的發展
繪本藏有高超的“視覺技藝”及文學魅力。繪本內容涵蓋故事、詩歌、散文等不同體裁,不同的作品體裁具有不同的文學魅力,當然帶給幼兒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拆解繪本中的文字、句式架構,能夠發現繪本中藏著豐富的語言奧秘。這些語言所散發出來的句式美、結構美、語言美、意蘊美,簡單明了、生動形象、充滿童趣。
在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活動中,無論是師幼共讀亦或是幼兒自己閱讀,通過共讀、朗讀、仿編、創作等各種形式,能夠將幼兒帶入繪本所描繪的故事情景當中,引導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理解繪本中的內容、文字及情感。讓幼兒從“會讀”向“慧讀”發展,推動幼兒的“閱讀力”。教師作為推動幼兒閱讀的觀察者、引導者,應該具備正確、科學的教育理念。正確分析和挖掘繪本內容體裁和內涵,遵循幼兒審美心理的發展特征,把握繪本的核心價值,尋找繪本中蘊含的審美教育價值(5),喚醒幼兒在繪本閱讀中的審美興趣,激發幼兒的審美想象,鼓勵幼兒發表談論自己的觀點和想法(5),進一步推動和提升幼兒的“閱讀力”的發展。
二、提高自身的審美教育能力,感受繪本美術語言的魅力
松居提到,好的作品看的越多,眼光就會越敏銳。幼兒不斷接觸好的作品,自然能提升對美的認識和感受。幼兒的審美教育是否能夠有效的開展是基于教師自身的審美教育能力(5)。繪本中所蘊含的審美教育價值,需要教師基于幼兒的年齡特征(5),將所尋覓到的審美元素融合于活動當中,引導幼兒解讀、拓展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感受繪本美術語言的魅力,升華幼兒審美情感體驗。
(一)生動童趣的圖畫
每一本繪本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一條明晰的主線。繪本中的圖畫根據這個主題、主線進行貫穿其中。例如繪本《我爸爸》中有一頁“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1)。”在這一頁中,爸爸面向大野狼露出兇狠的表情,腳步堅定雙手叉腰,手指直勾勾的指著大野狼,大野狼插著口袋咬著牙離開了家里,遠處的小伙伴們看到大野狼都躲在的樹林里不敢出來,細膩的對比讓細心的讀者從中也發現了作者對爸爸的敬佩和愛戴。但這些細節都被藏在圖畫之中,不用心讀圖便會無法發現,失掉很多閱讀的樂趣,也無法深入了解繪本(6)。因此我們要帶領幼兒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去觀察這些生動童趣的圖畫,不放過每一處細節,觀察的越仔細,越能得到更多的樂趣,幼兒的觀察力也不知不覺中逐漸增強(6)。
(二)獨具匠心的媒材
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繪本不同于其他的書籍的是它是通過圖畫來傳遞故事、呈現信息,圖像與它所表達的事物之間的關系會更加的直觀。所以當幼兒在閱讀的時候,結合繪本中的色彩、線條、構圖,更能感受到這些獨具匠心的媒材所帶來的精彩體驗。
繪本中的顏色,色彩的巧妙搭配不僅能夠增添繪本的魅力,也能使幼兒更容易走進繪本,融入故事當中,感受故事的氛圍,感知主人公的情緒。繪本中的形體,靈動的形體創意與變幻打破幼兒固有思維圖式,感悟繪本的靈動美。教師要善于發現繪本中有趣又多樣化的藝術表達,幫助幼兒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欣賞者、表達者、創造者。如:國畫《小蝌蚪找媽媽》;版畫風格《章魚先生賣雨傘》等;水彩畫《石頭湯》;繪本中涂鴉畫《大衛不可以》系列,稚嫩的手法簡單明了的抓住幼兒的眼球;剪紙表現形式的《紙馬》中呈現的不同形態的紙馬造型都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這些獨具匠心的媒材,激發幼兒進行同類型的表現形式的藝術表現。
三、明確繪本閱讀審美教育的方法,挖掘繪本中的美與力
以幼兒為本,遵循兒童心理和需求,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指南》在語言領域部分明確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4)。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活動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關注幼兒生活中的語言交往,創設無處不在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言語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量(4)。然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審美水平是不一樣的,不同性別的幼兒也具有不同的審美水平。開展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及方法,注重幼兒個體的差異性,明確繪本閱讀中審美教育的方向,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價值,才能帶領幼兒開啟繪本的美妙旅程。
在繪本閱讀中,需要教師對所要閱讀的繪本書籍進行分析與解剖,涉獵相關的背景知識。與幼兒分享繪本時,將繪本中的知識、閱讀繪本的技巧與方法進行傳遞,繪本中的圖畫、顏色、媒材都會拓展我們的視野,讓幼兒的心里種下閱讀的種子,這樣幼兒才會對繪本作品更加珍視,發展幼兒的文學素養,提升幼兒的審美水平。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充分感知、想象、創造,以游戲貫穿其中,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將“閱讀力”運用和聯系到生活實際當中,學以致用。
希望我們都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尊重幼兒的美的心靈,有一種鷹架幼兒表現與創造美的行為,做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顆美的種子。
參考文獻:
(1)余治瑩 譯.(英)安東尼·布朗 繪.《我爸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05.01
(2)周兢.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2
(3)羅梅.趙福云.《幼兒園美術活動創意設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05
(4)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5)袁蕊.《繪本在大班幼兒審美表現力培養中的作用》.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
(6)劉媛莉.《把書“拆開”讓繪本越讀越有味》.中華家教.2019
(7)程波.《以繪本為載體促進幼兒美感發展的實踐研究》.中國教師.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