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學困生是平時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困生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便是學生心理原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夠對學生從心理角度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為了使學困生得到有效轉化,本文主要站在心理學的視角下對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夠幫助學困生擺脫學習的困境,使學生語文成績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心理學;小學語文;學困生
引言:在班級中,往往會有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這兩種類型的學生,雖然學困生在班級內的占比并不會很高,但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班級的整體成績。此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夠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對學困生展開全方位的教育、努力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實際需求、對學困生給予針對性地幫助,就能夠有效轉變學困生的學習困境。雖然成為學困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多數(shù)學困生均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便是缺乏學習意識、缺少積極的心態(tài),若能夠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可以有效轉變學困生的學習困境。
一、設計有趣的教學方式、激起學困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設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主動學習、一種則是被動學習。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往往都屬于第二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被動學習,無論以何種形式的學習都是在別人要求的前提下學習,在學習中也容易出現(xiàn)上課走神,課下沒有復習意識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在設計語文教學方式方面,便要注重教學情境的設計應豐富而有趣,針對學困生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特點來設計豐富有、有趣的教學方式,并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思考問題的機會,便能夠有效改善學困生的學習困境。比如當學習二年級語文課本中《太空生活趣事多》這一課程時,都知道這便文章講述的主要是宇航員們如何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但是這篇章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若僅僅只靠文字教學很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段視頻,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與太空環(huán)境有關的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然后可以播放一段宇航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授課的視頻,以此來引入文章內容,以這種方式展開教學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另外,對于學困生的轉換而言,單單只靠轉變課內的教學方式遠遠不夠,還要注重學生的課下復習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課外作業(yè),比如可以回家自己搜索還有哪些與太空有關的趣事,或者也可以搜索一些與太空有關的知識等。同時可以提出,會組織評選活動,看看哪位學生所知道的趣事更多,并在課堂中主要針對學困生進行提問:比如學生是如何知道這些太空趣事的等,然后對表現(xiàn)比較好的學困生予以鼓勵,在此過程中即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有誤或不暢,教師也應當給予充分的鼓勵,只要能夠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想法,才能激起學困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開始一切學習的出發(fā)點,一旦興趣被激發(fā),便為學困生的轉化打開了一個重要突破口。
二、重視學問題式教學,使學生重獲自信
班級內,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困生,最重要的便是從心理上缺乏自信,導致無法將正確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法融入其中。此時,教師應當注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要想使學生盡快脫離學困生的行列,教師應當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技巧、使學生學會從問題中找答案、從答案中學會思考問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困生學習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師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傾斜政策,先從最簡單的學習任務開始做起,幫助學生充重拾自信。比如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時,文章中主要介紹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一些熱鬧場景,在本節(jié)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并盡量安排學困生來回答,:“大家知不知道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呢?”有的學生會答“春節(jié)”、“端午節(jié)”等,然后教師可以再次進行提問“大家知道這些節(jié)日分別有哪些習俗呢?”,之前回答過問題的學生因為回答的不錯而受到教師鼓勵,自然會踴躍地舉手回答,有的會說“春節(jié)會貼春聯(lián)”、有的會說“春節(jié)貼窗花”也有的會說“端午節(jié)會吃月餅”等。說完之后,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窗花送給問題回答的比較好的學困生以作獎勵,能夠通過教師的不斷鼓勵和獎勵,可以有助于學生重獲自信心。問題拋出之后再將文章帶入。這樣,既不會使課堂內容的帶入過于死板、還能夠增添課堂的趣味性,通過鼓勵教學的方式還可以幫助尋困生建立自信心,擁有繼續(xù)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從而可以有效地擺脫自己的學習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會成為“學困生”,原因有很多,但是歸結到底,最重要的原因是來于心理,而要想解決學生不自信、沒興趣的心理因素,教師的正確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不應該對學生予以區(qū)別對待,對所有的學生都要同等對待,多為“學困生”提供表達想法的機會,并根據(jù)學困生的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地教學,如此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實現(xiàn)“脫困”。希望本文的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從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曉寧. 小學中段語文學困生的敘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馮澤.借助積極心理學轉化語文學困生[J].教育,2019(26):66.
[3]陳維佳.淺談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10):136.
[4]蘇蕾. 羌族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