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需要正是擺在我們眾多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數學的學習方式和考查模式和角度都有新時代的特點和印記。那么,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需要呢?本文就結合數學課堂教學來具體談談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需要。對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創新、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關心;信心;恒心;合作;質疑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基本點是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和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關心學生、樹立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決心,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質疑意識。那么,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需要呢?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三心二意”可以起拋磚迎玉的作用。
1、對學生充滿真情無限的關心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做到關心每一個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要關心學生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學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不同的學習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歷程中收獲成功。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講話做事都應注意不挫傷學生的心靈,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一些后進學生,他們一般不愛學習,好動,教師要盡可能地寬容與理解他們,最好能深入到他們的課余活動中,一起玩、一起交流,和他們談生活、談理想。在交流中,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難。讓學生真正感到教師為他們好,感激老師、尊重老師,從心理上要求進步,學習數學的態度也能隨之變化,至少主觀上想學好數學。對后進生而言,自己想學了,就是跨出了成功的一步。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讓學生樹立迎刃而解的信心
隨著知識的加深、學習的深入,尤其是數學學科,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漸漸失去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淡,最終導致怕學數學、討厭數學,甚至自曝自棄,從而演變成了所謂的數學后進生。如何改變這一現象,讓他們的上課也有一定的收獲,我認為還是要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他們自信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要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可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數學盡管枯燥,但數學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美的世界: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數學的海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結構的嚴謹、關系的和諧以及形式的簡潔。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的美,讓學生產生愉快的心理體驗。寓教于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3、給學生培養水滴石穿的恒心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和其它學科相比,學好數學更需要恒心持久、意志堅強。學習是知識不斷構建的過程,是艱苦的腦力勞動,作為學習者,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只有對未來的學習有個充分的認識,并且有足夠的精神準備,才能遇難不驚,遇煩不退。所以要從心理上明確數學學習的艱辛,不僅遇到困難要堅持下來,而且要有知難而進,見難而上的精神。把克服困難當作樂趣,從克服困難中找到成功的喜悅,把克服困難當成進步的階梯,這樣學習就越學越有意思,信心就會增強,從而毅力也會更大。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堅持下去,只有堅持下去,才能顯現出效果,體驗到成長與成功的快樂。
4、提高合作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合作學習不僅能共享學習資源,更能使集體智慧高度結晶。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自學能力的差異,在課堂教學時創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情境,采用分組或其它合作形式,可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彼此受到啟發。通過小組的精誠合作,課堂不會再有被冷落或遺忘的角落,學生可以坦率地對老師說:某某地方我沒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會做。這樣的方式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誠實的品性,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樹立自己應有的尊嚴。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共同思考,培養了數學思維的廣闊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定提升。由于學生的數學水平客觀上存在著差異,為了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地發展,在編組時,一定要注意優、中、差學生的搭配,這樣既培養了合作精神,又達到交流、幫學的目的。通過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讓每個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給學生主動進取的機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5、增強質疑意識。
質疑是思考的開始,是學習的開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課堂上都在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疑問的時候,真正的學習就開始了。要想學生激發思維,在數學教學中可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疑問,設置陷阱,使學生感到神秘、疑惑,讓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質疑,讓質疑成為讀書的一種意識。在“自讀文本”后質疑,在“交流學習”中質疑,在“訓練反饋”中質疑,以此來點燃學生思維之火花,激起學生之興趣,特別是當疑問解決、陷阱破除時,獲得了成功,學生會從成功的喜悅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讓質疑成為一種學習風尚,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適應新時代需要是擺在我們眾多老師和學生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數學的學習方式和考查模式和角度都有新時代的特點和印記。我們只有在教學教法上去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張波 紀智武 張寶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組織討論技能操作與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3]戴曙光,《簡單教數學(一個特級教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智慧)》,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4]任勇,《你能成為最好的數學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