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芬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人心,對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這也是推進初中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事實上,從數學的角度而言,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就是要求著學生從掌握淺層次的數學知識到養成數學思維進行轉變。而在這個過程中,怎樣開展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成長,也是初中數學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應當受到重視。基于此,本文針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思維
在初中的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發育的還不成熟,正是培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時期,也是學生養成良好思維的重要階段。對于初中的學生而言,數學本身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比較強,涉及的內容很多,而這些數學問題想要得到有效的解決,就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能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并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到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形成相應的數學體系,并能在極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必要性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是課程改革的要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現代教學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來說,需要培養學生能夠對于數學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充分開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能有所成長。因此,在現代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加以培養。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對于數學這門學科本身而言,其具備著較強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其中包含的知識點也都有比較多的變式,如果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只會讓學生覺得不堪重負,很難在根源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習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
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首先應當從感性思維入手。對于學生來說,實踐是驗證理論的直接途徑,通過進行實踐性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并且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學生更能進行靈活的運用,從而以數學思維展開分析和思考,把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良好的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成長,能夠正確掌握分析數學問題的方式,為后續解決更加困難和復雜的數學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到立體圖形相關的知識時,如果沒有實際操作過,很難理解立體圖形展開后是怎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硬卡紙自己制作立體圖形,從而更好的理解立體圖形展開與折疊相關的內容。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質量。
三、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數學本身具有比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數學語言不理解以及思維出現空白等現象。針對此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注重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而增加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應當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主動開展學習和探究,養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一)克服數學語言障礙
想要達到克服數學語言障礙的目的,讓學生掌握數學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就應當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語言符號、專用的名詞以及相關的概念等一系列內容。對于后續的數學學習來說,這一步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像其他學科一樣,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先需要了解和掌握文字和詞語的意思,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現需要了解和掌握單詞的意思,數學語言就相當于語文中的字詞和應用中的單詞,在掌握數學語言的基礎上,再學習數學語句的含義,進而養成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想要學習有理數的混合計算方法,首先就需要了解有理數的概念,以及其加減乘除分別的計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在對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開展學習,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結合規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在數學中,規則主要指的是幾個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命題形式存在,并且用命題來表達,其中包括數學公式、數學定律、數學法則、數學原理等。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規則屬于比較抽象的內容,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在特定規則下發生的實際案例,然后再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找到其中包含的數學規則。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相關的內容時,這時候學生對于三角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對于邊長、角度等條件進行調整,總結出在什么樣的特定條件下,三角形是全等的狀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對于抽象規律進行總結的能力,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于規則的理解程度。
(三)通過解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在解題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充分放開自己思維,進行深入思考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學會反思與總結,在題目中找到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習的效果,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成長。例如,在學習不規則四邊形相關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解題,利用延長線去解決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延長線的方式,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根據已知條件得出結論后,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充分開放學生的思維,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解題和后續的總結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提升,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整體的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課程改革的推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應當隨之改變,不應當僅僅重視教學進度,以及自己講給學生的知識有多少,而是更應當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學會數學知識,還能夠用數學思維去進行思考,并靈活的運用,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這也是進行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學生養成了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意義重大,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更好的開展學習,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兆國.初中數學教學中基于課改的新理論運用[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4}(04):21-22.
[2]陳麗.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4}(0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