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舒引
摘? 要:培養學生的抽象素養是小學階段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在中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已經初步形成抽象思維,筆者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為例,在創設的情境抽象出條件和問題、數形結合從直觀走向抽象、建立模型提升抽象素養、注重教學反思,為自身選擇情境四個環節中,凸顯抽象思維的層次,提升學生的抽象素養。
關鍵詞:抽象素養;創設情境;數學符號;模型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5-0179-02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stract literacy in Senio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ake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 enumeration as an example
XUE Shuyin? (mol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Jiangning Distric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abstract litera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ives of mathematics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initially formed abstract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middle and low grades. Taking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 enumeration in the first volume of grade 5 mathematics of primary school published by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s an example,in the four links of creating situations,abstracting conditions and problems,combining numbers and shapes from intuition to abstraction,establishing models to improve Abstract literacy,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reflection,and choosing situations for themselves,Highlight the level of abstract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abstract literacy.
【Keywords】Abstract literacy;Creating situations;Mathematical symbols;Model thought
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眼光,提高抽象思維水平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在以往的學習中感受到了抽象思維的魅力,但在運用上仍有難度,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適當方法,提升抽象思維能力。下面,就以高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教學為例,談談提升學生抽象素養的具體做法。
1. 創設情境,抽象出簡化的條件和問題
課程標準中提到:“課程設計要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情境一般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教學提供合適的思維空間。因此,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從豐富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的例題結合情境圖提出問題: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怎樣圍面積最大?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簡潔地表達題目中的信息:①22根1米長木條;②圍一個長方形;③面積最大。然后引導學生理解信息。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動畫感興趣的特點,我們采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22小棒一根一根逐步拼一個符合條件的長方形的過程。一要引導學生判斷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是22厘米;判斷出圍法是不止一種。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啟發學生想到:解決這個問題,要列舉出符合所有長方形,通過比較找出面積最大的圍法。順著學生思路就“列舉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長方形”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采用動畫的演示,引導學生從現實事件中整理出條件和問題,去掉背景材料,舍棄無關文字,提煉出數學學習的主題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簡化繁瑣的問題,有條理地清晰地抽象出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是一個涉及素材的選取、內容的組織和呈現的過程,如同橋梁建造一樣,把情境的合理性看做是對建筑材料的質量要求,把問題導向性看做是對橋梁功能的設計要求,那么有效性則可看做是對橋梁工程質量的總體考慮。情境創設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目標要求下,以促進學生數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協調發展為目的的設計過程。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更應引起我們關注的是,情境的創設并不時時處處需要,而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有時候,我們需要創設現實的生活情境;有時,數學化的情境反而會有更好的的效果;還有些時候,通過現實情境引入教學內容卻會引起邏輯的混亂。我們在選擇是否創設情境或創設什么樣的情境時,應以該情境能否很好的承載數學知識作為標準,否則將是舍本求末。